明镜的离开,为全剧蒙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她的死也成为了很多人的意难平,大家都觉得明镜这么好,而且明家三兄弟已经受了这么多苦了,为什么还是不能让他们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直到现在我才突然明白编剧安排让明镜死亡的真正用意。
明镜牺牲,让明家兄弟再无软肋
大姐离开以后,上海还是一如既往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除了在明家三兄弟的心里掀起波澜外,根本不会有人知道,明家大姐、明氏集团的董事长——明镜是为国牺牲的。
可是逝者已去,生者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完成,明家三兄弟又要继续在危机四伏、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与敌人斗智斗勇。临上班前,明楼拿起干净的手帕小心翼翼的擦拭着明镜的照片,脑海里不知不觉又回忆起明镜的音容笑貌,眼角微微湿润,仿佛那个严厉又亲切的明镜还在,从未离开过。
“烽烟何日靖,待把敌人尽扫清,卿你奋起请缨,粉骨亡身亦最应。他日沙场战死,自育无上光荣。娥眉且作英雌去,莫谓红颜责任轻,起救危亡,当令同胞钦敬。”明楼肝肠寸断,痛不欲生。明镜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直到明诚的一声“大哥,该上班了”,才打断了明楼的思绪,他郑重的对着明镜的照片说了一句:大姐,我去上班了,然后接过明楼递给他的风衣,眼睛坚定、昂首阔步的走了出去。
以前明镜还在的时候,家是明家三兄弟的温暖港湾,也是他们的内心柔软,虽然三人决定加入革命以后,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可还是会担心明镜会因为他们受到牵连,所以他们时时刻刻护着明镜,不让明镜受到伤害。
看着明镜经常因为他们三兄弟投身战斗欣慰又害怕的样子,他们的内心总是充满着愧疚和心疼,所以一直在战斗中拼命又努力的活着,想让姐姐少些担心,没想到最后明镜却为他们而死。
明楼用密码发给明台的最后一句话是:她一生都怕失去我们,到头来,我们失去了她。
明镜牺牲,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王天风曾说:别人都可以牺牲,为什么你弟弟就不可以?
这句话当时就问住了明楼,是啊,别人的亲人和家人、包括他们自己都可以牺牲,凭什么明台可以置身事外,他们的命是命,别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不过,令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到了最后,他们三兄弟谁也没有牺牲,身在敌后方的明镜却为她们牺牲了。
明镜等人的离开也正说明了枪炮无眼,战争无情,就算是世家子弟,也不过是战争的棋子,即便他们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富贵之家,也同样是战争的“眼中钉、肉中刺”,享多大福气和财运,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和风险。它不会因为明镜是高官政客的亲属而另眼相待,也不会因为明镜是富贵人家的小姐而青睐有加,在这乱世之中,任何人都不能避免被战争波及,只能被残酷的命运一步步推着往前走,而他们要做的也只不过是争取比别人活得时间久一点而已。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也正是因为时局残酷,才涌现出像明镜这些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主动引火烧身,为其他人争取存活希望的仁人志士,正是因为他们向死而生,才能一步步化解风险,扭转战局,为我泱泱中华的复兴注入生的力量。
明镜牺牲,是编剧精心安排的反转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明镜以一死直接升华了整部剧的立意和主旨。而且明镜的离开也是编剧精心安排的最大伏笔和反转。
试想一下,以前都是明镜三兄弟冲锋在战争前线,在生死边缘来回徘徊,所有人都下意识的认为与敌人零距离接触的他们才是最容易牺牲的,谁能想到偏偏是一直处于敌后方,反而被他们精心保护的大姐牺牲了。正是因为这种前后反差,让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也正是因为明镜心中有着家国大义,才让她不惧死亡,不畏牺牲,甘愿为国家和弟弟们奉献一生。
在小说中,明镜临死前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爸爸,妈妈,我从17岁起就支撑起了这个家,我拼尽了全力,耗尽了青春,我深爱我的家人、我的兄弟们,我为他们遮风挡雨,为他们铺路搭桥,我以为我们一家人可以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可是战争来了,明家的孩子们不愿意苟且偷生,我们选择了战斗,和侵略者战斗!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但是,我们知道,胜利属于我们。纵然我们,不,纵然我,即将化为灰烬,我也会在暗夜里点起光明的火种,我会找到你们的,爸爸,妈妈,别怪我。
人命在炮火纷飞的乱世面前就是无根浮萍、无本之木,但亲情总会牵引着我们回家。正是因为明镜的离去,才把整部剧推向了最高潮,让大家在最高处感受最悲壮惨烈的残酷美。也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明家人在家国大义们面前,舍小家为大家的公而无私,国而忘家。
写在最后
我觉得以上这三点原因就是编剧安排明镜被敌人乱枪打死的真实用意,不是无缘无故,也不是莫名其妙,而是渲染了一种悲壮和凄凉。编剧真的很懂如何让一个人物永远留在所有人心里。
以前明家兄弟为国抗争,节节胜利,虽然免不了流血,但风头好像永远是他们的,明镜似乎就像被削弱一般,虽然是明家三兄弟的后盾,但也是以一种“牵绊”的形式存在,让明家三兄弟备受掣肘,不能完全抛却顾虑、大展拳脚。
所以编剧把最后的荣光给了明镜,给了战争时代的女性,让她为本剧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炮火纷飞的乱世里,爱国女性“纵千万人阻,吾恒往之”的风采与魄力,感受她们无比闪耀,坚强又柔软的心灵。
重温《铁齿铜牙纪晓岚》通过牢狱对话,顿悟和珅才是真正的老狐狸
与薛平贵“彩楼结良缘”的王宝钏,结局却不得善终,真是讽刺啊
重读《伪装者》原著:才懂贵公子明台被迫留在军校的真实隐情
看《伪装者》才懂为苟活背叛旧主的梁仲春,他的人性到底有多复杂
5年后怒刷三遍《伪装者》:才懂明镜突然让我反感的根本原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