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東漢至後晉的州188年-213年 220年-607年618年-742年758年-759年763年-938年坐標:39°54′41″N 116°21′37″E / 39.9114°N 116.3603°E / 39.9114; 116.3603國家東漢至後晉人口 • 282年 59020戶[1]• 549年 39580戶,140536口[2]• 639年 21698戶,102079口[3]
歷史 • 成立 188年• 改為涿郡 607年-618年• 改為范陽郡 742年-758年• 改為范陽府 759年-763年• 廢除 938年
前身
繼承
幽州刺史部
涿郡
范陽郡
范陽府
涿郡
范陽郡
范陽府
幽都府
今屬於 中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 北韓
關於九州之一,參見:幽州 (九州);漢朝刺史部,參見:幽州刺史部;同名僑州,參見:幽州 (消歧義)。
幽州,中國東漢末至五代時的州,前身為監察區幽州刺史部。
沿革[編輯]
漢朝[編輯]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設立十三刺史部。其中,幽州刺史部地處今中國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大部以及朝鮮大部。但此時的幽州刺史部只是監察區,非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
東漢中平五年(188年)後,州成為正式的一級行政區域。幽州治廣陽郡薊縣(今北京市西城區西南),領十郡一屬國:廣陽郡、涿郡、代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遼東屬國[4]。漢末,公孫氏割據遼東、玄菟、樂浪三郡,置平州。建安中,公孫康分樂浪郡置帶方郡[5]。建安十八年(213年),幽州併入冀州。
魏晉[編輯]
曹魏黃初元年(220年),分冀州復置幽州。太和六年(232年),改廣陽郡為燕國。景初二年(238年),平公孫氏,得遼東、玄菟、樂浪、帶方四郡。至魏末,幽州領十一郡一國:燕國、涿郡、代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帶方郡、昌黎郡(前身為遼東屬國)。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改涿郡為范陽國。泰始十年(274年),分幽州昌黎、遼東、玄菟、樂浪、帶方五郡復置平州[6]。咸寧三年(277年),改封諸王,漁陽郡併入燕國。後分上谷郡置廣寧郡。太康十年(289年),改封諸王,以北平、上谷、廣寧三郡為燕國支郡[7]。至此,幽州領五郡二國:燕國、范陽國、代郡、上谷郡、廣寧郡、北平郡(前身為右北平郡)、遼西郡[1]。後分燕國復置漁陽郡。建興二年(314年)後,幽州為段部鮮卑所據。
十六國[編輯]
後趙元年(319年),佔領段部鮮卑燕郡、漁陽、范陽三郡部分地域,仍置幽州。建武四年(338年),佔領幽州全境。建武五年(339年),分幽州遼西、北平二郡置營州。至此,幽州領六郡:燕郡、漁陽郡、范陽郡、上谷郡、廣寧郡、代郡。
前燕二年(350年),佔領後趙幽州、營州,併營州入幽州。至此,幽州領八郡:燕郡、漁陽郡、范陽郡、上谷郡、廣寧郡、代郡、北平郡、遼西郡。
前秦建元六年(370年),佔領前燕幽州、平州,併平州昌黎、遼東、玄菟三郡入幽州。建元十六年(380年),分幽州復置平州。至此,幽州仍領八郡。
後燕二年(385年),佔領前秦幽州,平州昌黎郡改屬幽州,州治遷至昌黎郡龍城縣(今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建興三年(388年),代郡為劉顯所據。永康元年(396年),漁陽、上谷、廣寧三郡陷於北魏。建平元年(398年),遷都龍城,州治遂遷至遼西郡肥如縣(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北),昌黎郡改屬司州。長樂元年(399年),燕郡、范陽、北平三郡陷於北魏。後析置建德郡、石城郡、冀陽郡。光始二年(402年),州治遷至遼西郡令支縣(今河北省遷安市西)。光始三年(403年),分幽州建德、石城、冀陽三郡僑置并州。至此,幽州僅領遼西一郡。光始六年(406年),分幽州僑置冀州。
北燕正始元年(407年)取代後燕後,幽州仍領遼西一郡。同年,遼西郡濡水以西陷於北魏,州治遷至肥如,與冀州同城而治。太興二年(432年),幽州全境陷於北魏。[8]
北朝[編輯]
北魏皇始元年(396年),佔領後燕幽州漁陽、上谷、廣寧三郡,後廢上谷、廣寧二郡。皇始二年(397年),析置密雲郡。天興二年(399年),佔領後燕幽州燕郡、范陽、北平三郡。至此,幽州還治燕郡薊縣,領五郡:燕郡、漁陽郡、范陽郡、北平郡、密雲郡。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北平郡併入漁陽郡。皇興二年(468年),分幽州密雲郡置安州。至此,幽州領三郡:燕郡、范陽郡、漁陽郡。[2]
北周滅北齊後,在幽州置總管府,總管幽定等七州六鎮諸軍事[9]。
隋朝[編輯]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廢郡,燕郡、范陽、漁陽三郡領縣直屬於幽州。至此,幽州領六縣:薊、良鄉、安次、涿、雍奴、潞。開皇九年(589年),析置固安縣。大業元年(605年),廢總管府;廢燕州,其所領懷戎、昌平二縣改屬幽州。至此,幽州領九縣:薊、良鄉、安次、涿、固安、雍奴、昌平、懷戎、潞。大業三年(607年),改幽州為涿郡。[10][11]
唐朝[編輯]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涿郡為幽州,懷戎縣陷於高曇晟。武德二年(619年),潞縣改屬玄州。武德五年(622年),以固安縣置北義州。武德七年(624年),改涿縣為范陽縣。貞觀元年(627年),廢玄州,其所領漁陽、潞二縣改屬幽州;廢北義州,其所領固安縣改屬幽州。貞觀八年(634年),瀛州歸義縣改屬幽州。乾封二年(667年),分漁陽縣置無終縣。至此,幽州領十一縣:薊、良鄉、安次、范陽、固安、雍奴、昌平、潞、漁陽、歸義、無終。
武周如意元年(692年),分安次縣置武隆縣。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改無終縣為玉田縣。聖曆元年(698年),改良鄉縣為固節縣。至此,幽州領十二縣:薊、固節、安次、范陽、固安、雍奴、昌平、潞、漁陽、歸義、玉田、武隆。
唐朝神龍元年(705年),復固節縣為良鄉縣。景龍三年(708年),分潞縣置三河縣。景雲元年(710年),改武隆縣為會昌縣。開元十八年(730年),分幽州漁陽、玉田、三河三縣置薊州。至此,幽州領十縣:薊、良鄉、安次、范陽、固安、雍奴、昌平、潞、歸義、會昌。天寶元年(742年),改幽州為范陽郡,雍奴縣為武清縣,會昌縣為永清縣。
燕聖武元年(756年),改范陽郡為范陽府。唐朝至德二載(757年),復范陽府為范陽郡。乾元元年(758年),復范陽郡為幽州。燕順天元年(759年),建都於此,升幽州為燕京范陽府,分薊縣置廣平縣。
唐朝寶應二年(763年),平定安史之亂,復范陽府為幽州,隸盧龍節度使。大曆四年(769年),分幽州范陽、固安、歸義三縣置涿州。建中二年(781年),分薊縣置幽都縣。至此,幽州領九縣:薊、幽都、良鄉、安次、武清、昌平、潞、永清、廣平。唐末,廢廣平縣,分薊縣置玉河縣。[12]
唐朝幽州轄縣
618年
薊縣、潞縣、雍奴縣、安次縣、固安縣、涿縣、良鄉縣、昌平縣(漁陽縣來屬,懷戎縣改屬燕州)
619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固安縣、涿縣、良鄉縣、昌平縣(漁陽縣改屬漁陽郡,潞縣改屬玄州)
621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13]、固安縣、涿縣、良鄉縣、昌平縣
622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涿縣、良鄉縣、昌平縣(固安縣改屬北義州)
624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涿縣(改名范陽縣)、良鄉縣、昌平縣
627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范陽縣、良鄉縣、昌平縣(漁陽縣、固安縣[14]、潞縣來屬)
634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15]、范陽縣、良鄉縣、昌平縣、漁陽縣、固安縣、潞縣(歸義縣[16]來屬)
667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范陽縣、良鄉縣、昌平縣、漁陽縣、固安縣、潞縣、歸義縣(新設無終縣[17])
692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范陽縣、良鄉縣、昌平縣、漁陽縣、固安縣、潞縣、歸義縣、無終縣(新設武隆縣[18])
697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范陽縣、良鄉縣、昌平縣、漁陽縣、固安縣、潞縣、歸義縣、無終縣(改名玉田縣[19])、武隆縣
698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范陽縣、良鄉縣(改名固節縣)、昌平縣、漁陽縣、固安縣、潞縣、歸義縣、玉田縣、武隆縣
705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范陽縣、固節縣(改名良鄉縣)、昌平縣、漁陽縣、固安縣、潞縣、歸義縣、玉田縣、武隆縣
708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范陽縣、良鄉縣、昌平縣、漁陽縣、固安縣、潞縣、歸義縣、玉田縣、武隆縣(新設三河縣[20])
710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范陽縣、良鄉縣、昌平縣、漁陽縣、固安縣、潞縣、歸義縣、玉田縣、武隆縣(改名會昌縣)、三河縣
730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范陽縣、良鄉縣、昌平縣、固安縣、潞縣、歸義縣、會昌縣(漁陽縣、玉田縣、三河縣改屬薊州)
735年
薊縣、雍奴縣、安次縣[21]、范陽縣、良鄉縣、昌平縣、固安縣、潞縣、歸義縣、會昌縣
742年
薊縣、雍奴縣(改名武清縣)、會昌縣(改名永清縣)、安次縣、范陽縣、良鄉縣、昌平縣、固安縣、潞縣、歸義縣(新設廣寧縣[22])
744年
薊縣、武清縣、永清縣、安次縣、范陽縣、良鄉縣、昌平縣、固安縣、潞縣、歸義縣(廢除廣寧縣)
759年
薊縣、武清縣、永清縣、安次縣、范陽縣、良鄉縣、昌平縣、固安縣、潞縣、歸義縣(新設廣平縣[22])
769年
薊縣、武清縣、永清縣、安次縣、良鄉縣、昌平縣、潞縣、廣平縣(范陽縣、固安縣、歸義縣改屬涿州)
781年
薊縣、武清縣、永清縣、安次縣、良鄉縣、昌平縣、潞縣、廣平縣(新設幽都縣[23])
907年
薊縣、幽都縣、武清縣、永清縣、安次縣、良鄉縣、昌平縣、潞縣(廢除廣平縣)
五代[編輯]
後唐長興三年(932年),改昌平縣為燕平縣。後晉天福元年(936年),復燕平縣為昌平縣,並許諾割幽州予契丹。天福三年(938年),正式割讓幽州,契丹升幽州為南京幽都府。[24]
長官[編輯]
東漢幽州牧(188年-193年)[編輯]
劉虞(188年-193年)[25]
東漢幽州刺史(193年-213年)[編輯]
段訓(193年-?)[25]
袁熙(199年-205年)
焦觸(205年)[26]
常林(?-211年)[27]
曹魏幽州刺史(220年-265年)[編輯]
崔林(文帝時)[28]
王雄(?-235年)[29]
毌丘儉(235年-246年)[30]
杜恕(?-249年)[31]
何楨[32]
賈敷[33]
孫歷(?-265年)[34]
孫吳幽州牧[編輯]
孫韶(遙領,?-241年)[35]
文欽(遙領,255年-258年)[30]
晉朝幽州刺史(265年-338年)[編輯]
孫歷(265年-?)[34]
衞瓘(271年-278年)[36]
高光(武帝時)[37]
李陽(元康中)[38]
許猛(元康中)[39]
辛怡(296年)[40]
石尟(石堪,?-304年)[41]
和演(304年)[41]
王斌(304年)[42]
王浚(306年-314年)[41]
段匹磾(314年-321年)
陳眕(323年-?)
段末波(318年-325年)
段牙(325年)[43]
段遼(325年-338年)[44]
附:西晉都督幽州諸軍事
王乂(265年-266年)
衛瓘(271年-278年)
嚴詢(279年-281年)
張華(282年-286年)
唐彬(286年-289年)
楊濟(289年-290年)
劉弘(293年-300年)
王浚(300年-314年)
劉琨(315年-316年)
晉朝幽州牧(338年-352年)[編輯]
慕容皝(338年-348年)[45]
慕容雋(349年-352年)[46]
漢幽州刺史(314年)[編輯]
劉翰(行,314年)[47]
後趙幽州刺史(319年-350年)[編輯]
李孟(338年見任)[48]
石光(340年見任)[48]
王午(?-350年)[49]
前燕幽州刺史(352年-370年)[編輯]
慕容德(352年-?)[50]
乙逸(?-357年)[51]
前秦幽州刺史(370年-385年)[編輯]
郭慶(370年-?)[52]
苻洛(?-380年)
平規(380年)
梁讜(380年-?)[53]
王永(?-385年)[54]
前秦幽州牧(385年)[編輯]
苻謨(385年)[54]
後燕幽州牧(385年-395年)[編輯]
慕容農(385年-389年)[54]
慕容隆(389年-395年)[55]
後燕幽州刺史(395年-407年)[編輯]
慕容會(395年-?)[56]
慕容豪(398年)[57]
盧溥(399年-400年)[58]
慕容拔(402年-?)[59]
慕容懿(?-407年)
北燕幽州刺史(407年-432年)[編輯]
慕容懿(407年)[60]
庫傉官昌(?-416年)[61]
北魏幽州刺史(396年-534年)[編輯]
許謙(396年追贈)[62]
封豆(396年-?)[63]
拓跋素延(396年-?)[64]
張袞(396年-398年)[62]
封沓干(?-399年)[58]
奚斤(道武帝時)[65]
高恆(追贈)[66]
尉諾(明元帝、太武帝時)[67]
羅結(太武帝時追贈)[68]
羅彌(太武帝時追贈)[68]
費郁(太武帝時追贈)[68]
張昭(433年-435年)[33]
李崇(太武帝時)[69]
公孫質(448年追贈)[33]
公孫斌(455年追贈)[33]
祖嶷(追贈)[70]
羅敦(追贈)[68]
公孫叡(追贈)[33]
奚直(追贈)[71]
拓跋篤[72]
王仲智[33]
孔昭(?-461年)[63]
陳建(文成帝時)[73]
常訢(天安中)[74]
張赦提(獻文帝時)[75]
公孫蘧(獻文帝時)[76]
李恭(追贈)[77]
李華(追贈)[78]
高洪(追贈)[79]
鄭演(追贈)[80]
平恆(孝文帝時追贈)[81]
胡泥(孝文帝時)[82]
元篤(489年左右)[83]
高閭(孝文帝時)[79]
劇買奴[84]
李肅(498年—499年)
韋欣宗(500年)
盧淵(501年追贈)[85]
高閭(503年追贈)[79]
崔挺(503年追贈)[86]
李遵(508年追贈)[78]
李煥(宣武帝時追贈)[87]
慕容暉(追贈)[88]
元世遵(宣武帝時)[72]
崔延伯(永平中)[71]
李宣茂(?-513年)[78]
元景略(?-516年)[89]
邢虯(追贈)[90]
高雙[91]
李伯膺(追贈)[92]
祖慎(追贈)[93]
王秉[94]
高聰(孝明帝時)[95]
崔休(孝明帝時)[96]
裴延雋(孝明帝時)[96]
趙邕(孝明帝時)[97]
王誦(孝明帝時)[85]
元謐(孝明帝時)[98]
盧同(孝明帝時)[99]
常景(?-525年)
游祥(525年追贈)[80]
高諒(525年追贈)[86]
張普惠(525年追贈)[100]
王延年(525年-526年)[101]
辛穆(526年追贈)[102]
劉靈助(528年-531年)[103]
劉僧安(529年追贈)[103]
楊侃(532年追贈)[104]
楊遁(532年追贈)[104]
陽藻(永熙中追贈)[82]
盧曹(532年)
盧文偉(532年)
東魏幽州刺史(534年-550年)[編輯]
盧道虔[85]
尉長命[105]
厙狄盛[105]
平季(追贈)[84]
盧恭道(追贈)[92]
盧元緝(追贈)[85]
盧道約(543年追贈)[85]
韓子熙(武定初追贈)[106]
張亮[107]
邢遜(546年追贈)[90]
山偉(追贈)[108]
北齊幽州刺史(550年-577年)[編輯]
厙狄伏連(皇建中)[109]
斛律羨(564年-568年)[110]
獨孤永業(572年)[111]
潘子晃(?-576年)[112]
隋朝幽州刺史(581年-607年)[編輯]
宋忻(581年)
陰壽(權檢總管事,帶刺史,581年-583年)
田軌
趙乾贊
郭振武
麯稜
獨孤整(大業初)[113]
唐朝幽州刺史(618年-742年,758年-759年,763年-907年)[編輯]
羅藝(幽州總管兼任,618年-623年)
喬寬(幽州總管兼任,武德年間)
李瑗(幽州大都督兼任,626年)
王君廓(幽州都督兼任,626年-627年)
李玄道(幽州都督兼任,627年)
李祐(幽州都督兼任,628年,遙領)
張允濟(幽州都督兼任,貞觀初年)
衛孝節(幽州都督兼任,629年見任)
李靈夔(幽州都督兼任,636年-640年)
程知節(幽州都督兼任,642年—643年)
張士貴(幽州都督兼任,643年-644年)
獨孤彥雲(幽州都督兼任,貞觀年間)
郭振武(幽州都督兼任,貞觀年間)
崔幹(幽州都督兼任,貞觀年間)
李緯(幽州都督兼任,貞觀年間)
劉德威(幽州都督兼任,貞觀年間)
裴行方(幽州都督兼任,永徽年間)
李賢(幽州都督兼任,656年-661年,遙領)
李晦(幽州都督兼任,顯慶、龍朔年間)
高真行(幽州都督兼任,670年—676年)
閻嘉賓(幽州都督兼任,唐高宗時)
李崇義(幽州都督兼任,唐高宗時)
李文暕(幽州都督兼任,679年-681年)
李琬(幽州都督兼任,唐高宗、武后時)
韋知貞
杜德裕
梁亶(幽州都督兼任,武周時)
陳令英(幽州都督兼任,武周時)
李琨(幽州都督兼任,武周時)
王方平(幽州都督兼任,695年)
狄仁傑(幽州都督兼任,697年)
張仁願(幽州都督兼任,697年-702年)
李多祚(幽州都督兼任,702年)
唐休璟(幽州都督兼任,704年)
屈突仲翔(幽州都督兼任,704年)
封思業(幽州都督兼任,706年)
薛訥(幽州都督兼任,710年)
裴懷古(幽州都督兼任,711年-712年)
孫佺(幽州都督兼任,712年)
宋璟(幽州都督兼任,712年)
盧齊卿(幽州都督兼任,712年)
甄亶(713年—715年)
劉某(開元初期)[114]
幽州節度使兼任(712年-742年)
范陽節度使兼任(758年-759年)
盧龍節度使兼任(763年-907年)
五代幽州刺史(907年-938年)[編輯]
盧龍節度使兼任(907年-938年)
參考文獻[編輯]
^ 1.0 1.1 《晉書·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
^ 2.0 2.1 《魏書·卷一百六上·地形志二上第五》
^ 《舊唐書·卷三十九·志第十九》
^ 《續漢書·志第二十三·郡國五》
^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 《晉書·卷三·帝紀第三》
^ 《晉書·卷三十八·列傳第八》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十六國北朝卷》
^ 《周書·卷三十·列傳第二十二》
^ 《隋書·卷三十·志第二十五》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隋代卷》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 改治今河北省廊坊市仇莊鄉得勝村
^ 今河北省固安縣固安鎮
^ 改治今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九州鎮南常道村
^ 今河北省容城縣晾馬台鎮
^ 今河北省玉田縣玉田鎮薛官屯
^ 今河北省永清縣永清鎮
^ 今河北省玉田縣玉田鎮
^ 今河北省三河市泃陽鎮三里莊
^ 改治今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九州鎮
^ 22.0 22.1 今北京市石景山區古城街道
^ 今北京市宣武區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五代十國卷》
^ 25.0 25.1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
^ 《三國志·卷二十三·魏書二十三·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
^ 《三國志·卷十四·魏書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裴註引司馬彪《戰略》
^ 30.0 30.1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 《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 《三國志·卷十一·魏書十一·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裴註引《文士傳》
^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魏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
^ 34.0 34.1 《晉書·卷六十·列傳第三十》
^ 《三國志·卷五十一·吳書六·宗室傳第六》
^ 《晉書·卷三十六·列傳第六》
^ 《晉書·卷四十一·列傳第十一》
^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
^ 《三國志·卷九·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裴註引《世語》
^ 《晉書·卷九十四·列傳第六十四》
^ 41.0 41.1 41.2 《晉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九》
^ 《晉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九》
^ 《晉書·卷六·帝紀第六》
^ 《晉書·卷六十三·列傳第三十三》
^ 《晉書·卷一百九·載記第九》
^ 《晉書·卷一百十·載記第十》
^ 《晉書·卷一百四·載記第四》
^ 48.0 48.1 《資治通鑑·卷九十六·晉紀十八》
^ 《資治通鑑·卷九十八·晉紀二十》
^ 《晉書·卷一百二十七·載記第二十七》
^ 《資治通鑑·卷一百·晉紀二十二》
^ 《資治通鑑·卷一百〇二·晉紀二十四》
^ 《資治通鑑·卷一百〇四·晉紀二十六》
^ 54.0 54.1 54.2 《資治通鑑·卷一百〇六·晉紀二十八》
^ 《資治通鑑·卷一百〇七·晉紀二十九》
^ 《資治通鑑·卷一百〇八·晉紀三十》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晉紀三十二》
^ 58.0 58.1 《資治通鑑·卷一一一·晉紀三十三》
^ 《資治通鑑·卷一一二·晉紀三十四》
^ 《資治通鑑·卷一一四·晉紀三十六》
^ 《資治通鑑·卷一一七·晉紀三十九》
^ 62.0 62.1 《魏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
^ 63.0 63.1 《魏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九》
^ 《魏書·卷十四·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
^ 《魏書·卷二十九·列傳第十七》
^ 《魏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
^ 《魏書·卷二十六·列傳第十四》
^ 68.0 68.1 68.2 68.3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
^ 《魏書·李訢傳》
^ 《魏書·卷八十二·列傳第七十》
^ 71.0 71.1 《魏書·卷七十三·列傳第六十一》
^ 72.0 72.1 《魏書·卷十六·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 《魏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二》
^ 《魏書·卷八十三上·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
^ 《魏書·卷八十九·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 《魏書·趙黑傳》
^ 《魏書·卷四十六·列傳第三十四》
^ 78.0 78.1 78.2 《魏書·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
^ 79.0 79.1 79.2 《魏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二》
^ 80.0 80.1 《魏書·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
^ 《魏書·卷八十四·列傳儒林第七十二》
^ 82.0 82.1 《魏書·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
^ 《魏書·陽平王熙傳》
^ 84.0 84.1 《魏書·卷九十四·列傳閹官第八十二》
^ 85.0 85.1 85.2 85.3 85.4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
^ 86.0 86.1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
^ 《魏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
^ 《魏書·卷五十·列傳第三十八》
^ 《魏書·卷十九下·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下》
^ 90.0 90.1 《魏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
^ 《魏書·卷六十二·列傳第五十》
^ 92.0 92.1 《北齊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
^ 《北齊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七》
^ 《魏書·卷六十三·列傳第五十一》
^ 《魏書·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六》
^ 96.0 96.1 《魏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
^ 《魏書·卷九十三·列傳恩倖第八十一》
^ 《魏書·卷二十一上·獻文六王列傳第九上》
^ 《魏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六十四》
^ 《魏書·卷七十八·列傳第六十六》
^ 《魏書·卷九·肅宗紀第九》
^ 《魏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
^ 103.0 103.1 《魏書·卷九十一·列傳術藝第七十九》
^ 104.0 104.1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
^ 105.0 105.1 《北齊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
^ 《魏書·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
^ 《北齊書·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七》
^ 《魏書·卷八十一·列傳第六十九》
^ 《北齊書·卷十四·列傳第六》
^ 《北齊書·卷十七·列傳第九》
^ 《北齊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三十三》
^ 《北齊書·卷十五·列傳第七》
^ 倪廣龍《隋代刺史研究》
^ 《唐刺史考全編》
閱論編三國行政區劃曹魏司隸
河南郡
弘農郡
河東郡(河東國 222-225)
平陽郡
河內郡
魏郡
廣平郡(廣平國 222-223)
陽平郡
原武郡
野王郡
滎陽郡*
朝歌郡*
幽州
涿郡
燕國(廣陽郡 220-232)
漁陽郡
右北平郡
上谷郡
代郡
遼西郡
昌黎郡(遼東屬國 244-?)
遼東郡
玄菟郡
樂浪郡(樂浪國 233-237)
帶方郡
冀州
鉅鹿郡
趙國(趙郡 220-232)
安平國(安平郡 220-264)
博陵郡
中山國(中山郡 220-232)
河間郡(河間國 222-224)
勃海郡
常山郡
平原郡(平原國 222-226)
樂陵國(樂陵郡 220-244)
清河郡(清河國 222-223)
曲陽國*
章武郡*
并州
太原郡
西河郡
上黨郡
樂平郡
雁門郡
新興郡
朔方郡*
青州
北海郡(北海國 222-224,232-233)
東萊郡
齊國(齊郡 220-235,239-254)
濟南國(濟南郡 220-246)
樂安郡
城陽郡
徐州
彭城國(彭城郡 220-232)
下邳郡(下邳國 222-224)
廣陵郡
東海國(東海郡 220-232)
琅邪國(琅邪郡 220-232)
東莞郡*
利城郡*
平昌郡*
兗州
陳留國(陳留郡 220-222,224-232)
東郡
濟北國(濟北郡 220-232)
東平國(東平郡 220-223、224-232,壽張國 223-224)
濟陰郡(濟陰國 222-224)
泰山郡
山陽郡
任城郡(任城國 222-224,232-246)
豫州
潁川郡
汝南郡
弋陽郡(弋陽國 222)
陳郡(陳國 223-224,232)
魯國(魯郡 220-232)
沛國(沛郡 220-232)
譙郡(譙國 222-224)
梁國(梁郡 220-232)
襄城郡
汝陰郡*
雍州
京兆郡(秦國 221-222、235-244,京兆國 222-225)
馮翊郡
扶風郡
新平郡
北地郡
安定郡
廣魏郡
天水郡
南安郡
隴西郡
武都郡
撫夷護軍#
涼州
武威郡
金城郡
西平郡
張掖郡
西郡
酒泉郡
敦煌郡
西海郡
荊州
南陽郡
南鄉郡
襄陽郡
江夏郡
魏興郡(西城郡 220-221)
上庸郡
新城郡
房陵郡*
義陽郡(章陵郡220-222,義陽國222)*
錫郡*
襄陽南部都尉*
楊州
淮南郡(九江郡 220-221,淮南國 221-223,楚國 232-249)
廬江郡(廬江國 222-223)
安豐郡*
梁州
漢中郡
梓潼郡
廣漢郡
涪陵郡
巴郡
巴東郡
巴西郡
東廣漢郡*
陰平郡*
益州
蜀郡
汶山郡
犍為郡
江陽郡
漢嘉郡
朱提郡
越巂郡
牂柯郡
建寧郡
永昌郡
雲南郡
興古郡
西域長史府西域蜀漢益州
蜀郡
汶山郡
犍為郡
江陽郡
漢嘉郡
廣漢郡
東廣漢郡
梓潼郡
巴西郡
巴郡
巴東郡(固陵郡 220-221)
涪陵郡
涪陵屬國#
漢中郡
武都郡
陰平郡
宕渠郡*
庲降都督
朱提郡
越巂郡
牂柯郡
建寧郡(益州郡 220-225)
永昌郡
雲南郡
興古郡
南廣郡*
孫吳揚州
廬江郡
蘄春郡
丹楊郡
新都郡
吳郡
毗陵典農校尉
吳興郡
會稽郡(會稽國 258-260)
東陽郡
臨海郡
建安郡
豫章郡(豫章國 264-265)
鄱陽郡
廬陵郡
廬陵南部都尉#
臨川郡
安成郡
彭澤郡*
臨川郡*
東安郡*
故鄣郡*
巴丘郡*
雲陽郡*
荊州
南郡
宜都郡
建平郡
江夏郡
武陵郡
天門郡
長沙郡
衡陽郡
湘東郡
零陵郡
始安郡
昭陵郡
桂陽郡
始興郡
臨賀郡
西陵郡*
固陵郡*
武昌郡*
營陽郡*
廣州
南海郡
蒼梧郡
鬱林郡
桂林郡
高涼郡
高興郡
交州
合浦郡(珠官郡 228-252?)
合浦北部都尉#
珠崖郡
交趾郡
新昌郡
武平郡
九真郡
九德郡(九真屬國 271-278)
日南屬國#
寧浦郡*
日南郡*
注釋注1:列出曹魏咸熙二年(265年)、蜀漢炎興元年(263年)、孫吳天紀四年(280年)所有可考証的郡、國。標「*」者為曾置後廢的郡、國。標「#」者為特殊政區。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註明曾用名。
閱論編晉朝行政區劃西晉司州(司隸265–280)河南郡 | 滎陽郡 | 弘農郡 | 上洛郡 | 平陽郡 | 河東郡 | 汲郡 | 河內郡 | 廣平郡 | 陽平郡 | 魏郡 | 頓丘郡 | 野王郡# | 原武郡# | 陽翟郡#兗州陳留國 | 濮陽郡(東郡 265–277;濮陽國 277–289) | 濟陰國(濟陰郡 265–?) | 濟北國 | 東平國 | 任城國(任城郡 265–277) | 泰山郡 | 高平國 | 東燕郡#(東燕國 306–307) | 濟陽郡#(濟陽國 300–302) | 廣陽國#豫州潁川郡 | 襄城郡 | 汝南國(汝南郡 265-270) | 汝陰郡(汝陰國 265-277,?-286,300-301) | 梁國 | 沛國 | 譙國 | 魯國 | 弋陽郡 | 安豐郡 | 新蔡國#(新蔡郡 ?-307) | 陳郡#(陳國 265-277) | 南頓國# | 西陽國#冀州趙郡(趙國 277-301) | 鉅鹿國 | 長樂國(安平國 265-284) | 平原國 | 樂陵國 | 勃海郡(勃海國 265-277) | 章武國(章武郡 265-277) | 河間郡(河間國 265-306) | 高陽國 | 博陵國(博陵郡 265-277) | 清河國(清河郡 265-277) | 中山郡(中山國 265-304) | 高陽國 | 常山郡(常山國 265–275?,291–301) | 中丘國# | 武邑郡#(武邑國 289-?) | 廣川郡#(廣川國 ?-307)幽州范陽國 | 燕國(燕郡 302-306) | 北平郡 | 上谷郡(上谷國 291-301) | 廣寧郡 | 代郡(代國 289–?;中都國 ?–306) | 遼西國(遼西郡 265–303) | 漁陽郡#平州昌黎郡 | 遼東郡(遼東國 277–283) | 樂浪郡 | 玄菟郡 | 帶方郡并州太原郡(太原國 265–291?) | 上黨郡 | 西河國(西河郡 265–277) | 樂平郡(樂平國 280–?) | 雁門郡 | 晉昌郡(新興郡 265–290)雍州京兆郡 | 馮翊郡 | 扶風郡(扶風國 265–289;秦國 289–312) | 安定郡 | 北地郡 | 始平郡(始平國 277–289) | 新平郡涼州金城郡 | 西平國(西平郡 265–314) | 武威郡 | 張掖郡 | 西郡 | 酒泉國(酒泉郡 265–311) | 敦煌郡 | 西海郡 | 晉昌郡# | 武興郡# | 晉興郡#秦州隴西郡(隴西國265-296) | 南安郡 | 天水郡 | 略陽郡(廣魏郡265-266) | 武都郡 | 陰平郡 | 狄道郡# | 秦川郡#梁州漢國(漢中郡 265–289) | 梓潼郡 | 廣漢郡(廣漢國 277–280) | 新都郡(新都國 277–283) | 巴西郡 | 宕渠郡# | 新城國(新城郡 265–306) | 魏興郡 | 上庸郡(上庸國 ?–306)益州成都國(蜀郡 265–289) | 犍為郡 | 汶山郡 | 漢嘉郡 | 江陽郡 | 涪陵郡 | 巴郡 | 巴東郡寧州雲南郡 | 興古郡 | 建寧郡 | 永昌郡 | 朱提郡 | 越巂郡 | 牂柯郡 | 晉寧郡#(益州郡 302–311)# | 平夷郡# | 夜郎郡# | 河陽郡#青州齊國(齊郡 302-303) | 濟南國(濟南郡 277–?) | 北海郡(北海國 265–277,283–302) | 樂安郡(樂安國 265–302) | 城陽郡(城陽國 269–273) | 東萊郡(東萊國 283–301) | 長廣郡 | 平昌郡# | 高密國# | 壯武國#徐州彭城國 | 下邳國 | 東海國(東海郡 265–273,277–291) | 琅邪國 | 東莞郡(東莞國 265-277) | 廣陵國(廣陵郡 265-300) | 臨淮國(臨淮郡 280-308) | 廣陵郡(廣陵國 289-290) | 東安國#(東安郡 291-301) | 蘭陵郡(蘭陵國 291-306?)# | 淮陵國#(淮陵郡 297-301) | 堂邑郡#荊州江夏國(江夏郡265-306?) | 南郡 | 襄陽國(襄陽郡 265-300) | 南陽國(南陽郡 265-277,289-306) | 順陽國(南鄉郡 265-289) | 義陽郡(義陽國 265-301) | 建平郡 | 宜都郡(宜都國 301-?) | 南平郡(南平國 ?-301) | 武陵國(武陵郡 280-304) | 天門郡 | 隋國# | 新野國# | 竟陵國#(竟陵郡 299-307) | 建昌郡# | 成都國#楊州丹楊郡 | 宣城郡 | 淮南國(淮南郡 265-289,302-?) | 廬江郡(廬江國304-306) | 晉陵郡(毗陵郡 281-289,291-311,毗陵國 289-291) | 吳國(吳郡 280-289,300-301) | 吳興郡 | 會稽國 | 東陽郡 | 新安郡 | 臨海郡 | 歷陽郡# | 義興郡#交州合浦郡 | 交趾郡 | 新昌郡 | 武平郡 | 九真郡 | 九德郡 | 日南郡廣州南海郡 | 蒼梧郡 | 鬱林郡 | 桂林郡 | 高涼郡 | 高興郡 | 寧浦郡 | 晉興郡江州#豫章郡(豫章國 289-304,306-311) | 鄱陽郡 | 廬陵郡 | 臨川郡 | 南康郡 | 建安郡 | 晉安郡 | 武昌郡 | 桂陽郡 | 安成郡 | 尋陽郡#湘州#長沙國(長沙郡280-289,291-301) | 衡陽郡 | 湘東郡 | 零陵郡 | 邵陵郡 | 始安郡 | 始興郡 | 臨賀郡東晉楊州丹楊郡 | 宣城郡 | 吳郡(吳國 317-418) | 吳興郡 | 會稽郡(會稽國 317-417) | 東陽郡 | 新安郡 | 臨海郡 | 永嘉郡 | 義興郡 | 晉陵郡 | 淮南郡 | 琅邪郡(琅邪國 320-418) | 高平郡(相377-420)徐州廣陵郡(相 317-420) | 海陵郡 | 盱眙郡 | 鍾離郡 | 山陽郡 | 秦郡北徐州彭城國 | 沛郡 | 下邳郡 | 東海郡 | 東莞郡(相 415-420) | 譙郡(譙國 317-402,405-415) | 梁郡(梁國 317-371,387-417) | 琅邪郡(琅邪國409-418) | 蘭陵郡 | 宿預郡 | 淮陽國兗州濮陽郡 | 泰山郡 | 高平郡 | 魯郡 | 東燕郡 | 陳留國 | 東平郡 | 濟陰郡 | 濟陽郡豫州汝南國 | 汝陰郡 | 新蔡國 | 陳郡 | 南頓郡 | 潁川郡 | 弋陽郡 | 歷陽郡 | 馬頭郡 | 晉熙郡 | 廬江郡 | 廬江郡 | 西陽郡北青州齊國 | 濟南郡 | 樂安郡 | 高密國 | 平昌郡 | 北海郡 | 東萊郡 | 長廣郡司州河南郡 | 滎陽郡 | 弘農郡 | 河北郡北雍州北京兆郡 | 馮翊郡 | 扶風郡 | 咸陽郡 | 始平郡 | 安定郡 | 新平郡荊州南郡(相 360-403,412-420) | 南平郡(相 406-412) | 武寧郡 | 江夏郡(相 317-420) | 竟陵郡 | 襄陽郡 | 南陽郡(相 413-415) | 順陽郡 | 義陽郡 | 隋郡 | 新野郡 | | 建平郡 | 宜都郡 | 武陵國(武陵郡 371-387) | 天門郡 | 巴東郡 | 臨賀郡(相 348-360) | 始興郡(相 324-420) | 始安郡(相 329-420) | 長沙郡(相329-420) | 衡陽郡 | 湘東郡 | 零陵郡 | 營陽郡 | 邵陵郡 | 桂陽郡 | 新蔡國 | 河東郡江州尋陽郡 | 豫章郡(相 402-403,406-416) | 鄱陽郡 | 廬陵郡(相385-420) | 臨川郡(內史 384-420) | 南康郡(相385-420) | 建安郡 | 晉安郡 | 武昌郡(相 322-324) | 安成郡(相406-420)梁州漢中郡 | 魏興郡 | 新城郡 | 上庸郡 | 梓潼郡 | 晉壽郡 | 廣漢郡 | 遂寧郡 | 汶陽郡 | 巴郡 | 宕渠郡 | 新巴郡 | 北巴西郡 | 陰平郡益州蜀郡 | 沈黎郡 | 晉原郡 | 犍為郡 | 汶山郡 | 東江陽郡 | 越巂郡 | 寧蜀郡寧州建寧郡 | 牂柯郡 | 夜郎郡 | 朱提郡 | 平蠻郡 | 南廣郡 | 建都郡 | 興古郡 | 晉寧郡 | 西平郡 | 梁水郡 | 雲南郡 | 興寧郡 | 河陽郡 | 西河郡廣州南海郡 | 東官郡 | 蒼梧郡 | 晉康郡 | 新寧郡(內史 381-387) | 永平郡 | 鬱林郡 | 晉興郡 | 桂林郡 | 高涼郡 | 寧浦郡 | 義安郡交州交趾郡 | 合浦郡 | 新昌郡 | 武平郡 | 九真郡 | 九德郡 | 日南郡注釋注1:列出西晉建興四年(316年)(此前已淪陷者列出淪陷前的名稱)及東晉義熙十四年(418年)的郡、國。帶#者為《晉書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體字者為西晉所廢置的州、郡;下劃線者為東、西晉所設置的僑郡。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永嘉五年(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於史無記載其封國何時被撤銷,其封地在西晉末的建置仍按「國」處理),並括註明曾用名。注3:東晉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注「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閱論編十六國行政區劃國別州、軍鎮(郡、王國、護軍)漢國司隸平陽尹 | 河東郡 | 大昌郡幽州西河郡冀州上黨郡殷州領郡不可考衛州領郡不可考東梁州領郡不可考西河陽州領郡不可考北兗州領郡不可考荊州河南郡 | 弘農郡 | 上洛郡雍州京兆郡 | 馮翊郡 | 扶風郡 | 始平郡 | 北地郡 | 上郡前趙司隸京兆尹 | 馮翊郡 | 扶風郡 | 始平郡幽州北地郡 | 上郡 | 新平郡 | 安定郡 | 隴東郡 | 撫夷護軍朔州領郡無并州河東郡豫州弘農郡 | 上洛郡 | 順陽郡秦州天水郡 | 略陽郡 | 隴西郡 | 南安郡 | 武都郡涼州晉興郡 | 狄道郡 | 安故郡 | 金城郡軍鎮杏城鎮後趙司隸魏尹 | 黎陽郡 | 廣平郡 | 襄國郡 | 陽平郡 | 衛國郡 | 汲郡 | 河內郡 | 野王郡冀州長樂郡 | 趙郡 | 鉅鹿郡 | 武邑郡 | 廣川郡 | 平原郡 | 渤海郡 | 章武郡 | 河間郡 | 高陽郡 | 博陵郡 | 清河郡 | 中山郡 | 常山郡 | 樂陵郡 | 建興郡洛州河南郡 | 滎陽郡 | 河東郡 | 弘農郡 | 建昌郡 | 東燕郡幽州燕國 | 漁陽郡 | 范陽郡 | 上谷郡 | 廣寧郡 | 代郡 | 順陽郡營州遼西郡 | 北平郡并州上黨郡 | 太原郡 | 樂平國 | 新興國 | 雁門郡 | 平陽郡 | 永石郡 | 武鄉郡青州齊國 | 濟南郡 | 北海郡 | 樂安國 | 高密郡 | 平昌郡 | 東萊郡 | 長廣郡 | 祝阿郡徐州彭城國 | 下邳郡 | 琅邪郡 | 東莞郡 | 東安郡 | 東海郡 | 武德國 | 臨淮郡 | 淮陵郡兗州濮陽郡 | 泰山郡 | 濟陰郡 | 高平郡 | 東平郡 | 濟北郡 | 濟陽郡豫州潁川郡 | 襄城國 | 汝陰國 | 新蔡郡 | 汝南郡 | 南頓郡 | 汝陽郡 | 梁郡 | 陳郡 | 沛國 | 譙郡 | 魯郡揚州淮南國荊州上洛郡雍州京兆郡 | 馮翊郡 | 扶風郡 | 始平郡 | 北地郡 | 新平郡 | 安定郡 | 隴東郡 | 趙興郡 | 趙平郡 | 撫夷護軍秦州天水郡 | 略陽郡 | 隴西郡 | 南安郡朔州領郡無涼州興晉郡 | 大夏郡 | 金城郡 | 武始郡 | 安故郡 | 漢中郡 | 枹罕護軍 | 大夏護軍軍鎮杏城鎮遼西幽州燕郡 | 漁陽郡 | 上谷郡 | 廣寧郡 | 代郡 | 遼西郡 | 北平郡冉魏司隸魏尹 | 廣平郡冀州常山郡成漢司隸成都尹 | 犍為郡 | 汶山郡 | 漢嘉郡 | 漢原郡 | 沈黎郡梁州梓潼郡 | 巴西郡 | 宕渠郡 | 廣漢郡 | 德陽郡 | 漢中郡 | 漢固郡 | 上庸郡 | 巴征郡荊州江陽郡 | 巴郡 | 涪陵郡 | 巴東郡 | 建平郡寧州晉寧郡 | 建都郡 | 朱提郡 | 南廣郡 | 雲南郡 | 興寧郡 | 西河陽郡 | 東河陽郡 | 永昌郡交州牂柯郡 | 夜郎郡 | 平夷郡 | 興古郡 | 梁水郡 | 西平郡譙蜀益州蜀郡 | 犍為郡 | 汶山郡 | 越巂郡 | 江陽郡 | 晉原郡 | 寧蜀郡梁州梓潼郡 | 晉壽郡 | 廣漢郡 | 遂寧郡 | 晉熙郡 | 晉寧郡 | 巴西郡 | 宕渠郡 | 晉昌郡 | 陰平郡巴州巴東郡 | 巴郡前涼涼州武威郡 | 武興郡 | 西平郡 | 西郡 | 張掖郡 | 酒泉郡 | 西海郡 | 晉興郡 | 廣武郡 | 建康郡 | 湟河郡河州興晉郡 | 金城郡 | 武始郡 | 安故郡 | 大夏郡 | 武城郡 | 漢中郡沙州敦煌郡 | 晉昌郡 | 高昌郡 | 玉門大護軍 | 西域都護 | 戊己校尉秦州天水郡 | 略陽郡 | 隴西郡 | 南安郡前燕司隸魏尹 | 廣平郡 | 汲郡 | 河內郡 | 黎陽郡 | 陽平郡 | 東郡 | 貴鄉郡平州遼東郡 | 昌黎郡 | 玄菟郡幽州燕郡 | 范陽郡 | 漁陽郡 | 上谷郡 | 廣寧郡 | 代郡 | 北平郡 | 遼西郡冀州長樂郡 | 趙郡 | 鉅鹿郡 | 武邑郡 | 廣川郡 | 平原郡 | 樂陵郡 | 渤海郡 | 章武郡 | 河間郡 | 高陽郡 | 博陵郡 | 清河郡 | 中山郡 | 常山郡并州太原郡 | 上黨郡 | 樂平郡 | 新興郡 | 雁門郡 | 西河郡 | 上郡青州齊郡 | 濟南郡 | 北海郡 | 樂安郡 | 高密郡 | 平昌郡 | 東萊郡 | 長廣郡 | 東莞郡 | 東安郡兗州梁郡 | 濮陽郡 | 東燕郡 | 陳留郡 | 濟北郡 | 濟陽郡 | 濟陰郡 | 東平郡 | 任城郡 | 高平郡 | 泰山郡 | 魯郡豫州潁川郡 | 襄城郡 | 陳郡 | 汝陰郡 | 汝南郡 | 汝陽郡 | 南頓郡 | 新蔡郡 | 譙郡 | 沛郡洛州河南郡 | 滎陽郡 | 弘農郡荊州南陽郡前秦司隸京兆尹 | 馮翊郡 | 扶風郡 | 始平郡 | 北地郡 | 咸陽郡 | 安定郡 | 新平郡 | 隴東郡 | 趙興郡 | 平涼郡 | 長城郡 | 五原郡 | 撫夷護軍 | 銅官護軍 | 土門護軍 | 三原護軍 | 宜君護軍 | 雲中護軍秦州天水郡 | 略陽郡 | 隴西郡 | 南安郡 | 勇士護軍雍州河東郡 | 平陽郡洛州上洛郡 | 弘農郡豫州河南郡 | 滎陽郡冀州魏郡 | 黎陽郡 | 廣平郡 | 陽平郡 | 河內郡 | 汲郡 | 頓丘郡 | 貴鄉郡 | 長樂郡 | 趙郡 | 鉅鹿郡 | 武邑郡 | 廣川郡 | 平原郡 | 勃海郡 | 樂陵郡 | 章武郡 | 河間郡 | 高陽郡 | 博陵郡 | 清河郡 | 中山郡 | 常山郡并州太原郡 | 上黨郡 | 樂平郡 | 新興郡 | 雁門郡 | 西河郡幽州燕郡 | 漁陽郡 | 范陽郡 | 上谷郡 | 廣寧郡 | 代郡 | 北平郡 | 遼西郡平州昌黎郡 | 遼東郡 | 玄菟郡青州齊郡 | 濟南郡 | 北海郡 | 樂安郡 | 高密郡 | 平昌郡 | 東萊郡 | 長廣郡 | 東莞郡 | 東安郡 | 琅邪郡兗州高平郡 | 陳留郡 | 濮陽郡 | 東燕郡 | 濟北郡 | 濟陽郡 | 濟陰郡 | 東平郡 | 泰山郡 | 魯郡南兗州梁郡 | 譙郡 | 沛郡東豫州潁川郡 | 襄城郡 | 陳郡 | 汝陰郡 | 汝南郡 | 汝陽郡 | 南頓郡 | 新蔡郡南秦州武都郡 | 陰平郡河州興晉郡 | 大夏郡 | 武始郡 | 安故郡 | 武城郡 | 漢中郡 | 甘松護軍涼州武威郡 | 武興郡 | 番禾郡 | 金城郡 | 西平郡 | 晉興郡 | 廣武郡 | 湟河郡 | 西郡 | 張掖郡 | 西海郡 | 臨松郡 | 祁連郡 | 酒泉郡 | 建康郡 | 敦煌郡 | 晉昌郡 | 高昌郡 | 西域都護 | 中田護軍梁州漢中郡 | 梓潼郡 | 巴西郡 | 宕渠郡 | 晉昌郡 | 南陰平郡益州蜀郡 | 犍為郡 | 汶山郡 | 越巂郡 | 江陽郡 | 晉原郡 | 寧蜀郡寧州廣漢郡 | 遂寧郡荊州襄陽郡 | 南陽郡 | 順陽郡 | 新野郡 | 魏興郡 | 上庸郡 | 新城郡徐州彭城郡 | 東海郡 | 蘭陵郡揚州下邳郡 | 淮陵郡後燕司隸中山尹 | 常山郡 | 趙郡 | 鉅鹿郡 | 博陵郡 | 高陽郡 | 河間郡 | 唐郡冀州魏郡 | 廣平郡 | 陽平郡 | 河內郡 | 汲郡 | 長樂郡 | 武邑郡 | 廣川郡 | 平原郡 | 勃海郡 | 樂陵郡 | 章武郡 | 清河郡幽州昌黎郡 | 燕郡 | 漁陽郡 | 范陽郡 | 上谷郡 | 廣寧郡 | 北平郡 | 遼西郡平州遼東郡 | 玄菟郡并州太原郡 | 樂平郡 | 新興郡 | 雁門郡 | 西河郡 | 離石護軍雍州上黨郡 | 建興郡 | 平陽郡青州濟南郡 | 濟北郡徐州濮陽郡 | 黎陽郡 | 頓丘郡 | 貴鄉郡 | 東平郡 | 高平郡 | 泰山郡 | 魯郡 | 琅邪郡兗豫二州東燕郡 | 陳留郡 | 濟陰郡 | 滎陽郡西燕屬州不明上黨郡 | 建興郡 | 太原郡 | 樂平郡 | 新興郡 | 雁門郡 | 西河郡 | 平陽郡 | 河東郡翟魏屬州不明東燕郡 | 黎陽郡 | 頓丘郡 | 貴鄉郡 | 陳留郡 | 濟陰郡 | 滎陽郡南燕司隸燕尹 | 齊郡 | 濟南郡 | 樂安郡 | 平昌郡 | 京兆郡 | 平原郡 | 勃海郡青州東萊郡 | 北海郡 | 高密郡 | 長廣郡 | 東牟郡徐州東莞郡 | 琅邪郡幽州東安郡兗州泰山郡并州濟北郡軍鎮團城鎮北燕司隸昌黎尹 | 燕郡 | 營丘郡 | 成周郡 | 樂浪郡 | 帶方郡並青二州建德郡 | 石城郡 | 冀陽郡幽平二州遼西郡營州遼東郡 | 玄菟郡 | 遼東護軍後秦司隸京兆尹 | 馮翊郡 | 扶風郡 | 始平郡 | 北地郡 | 咸陽郡 | 撫夷護軍 | 安夷護軍 | 馮翊護軍 | 銅官護軍 | 土門護軍 | 三原護軍 | 宜君護軍雍州安定郡 | 新平郡 | 趙興郡 | 長城郡 | 平原郡 | 中部郡 | 安定護軍秦州天水郡 | 略陽郡 | 隴東郡 | 平涼郡 | 南平郡 | 隴西郡 | 南安郡 | 金城郡并州河東郡 | 平陽郡 | 河北郡豫州河南郡 | 滎陽郡 | 弘農郡 | 華山郡 | 上洛郡兗州陳留郡徐州陳郡 | 潁川郡 | 襄城郡 | 梁郡 | 汝陰郡 | 汝陽郡 | 南頓郡 | 汝南郡 | 新蔡郡荊州南鄉郡 | 順陽郡 | 新野郡 | 舞陰郡 | 南陽郡梁州漢中郡河州興晉郡 | 苑川郡 | 金城郡 | 武始郡 | 安固郡 | 大夏郡 | 武城郡 | 武陽郡 | 苑川護軍涼州武威郡 | 武興郡 | 番禾郡 | 倉松郡杏城鎮杏城鎮軍鎮三堡鎮西秦河州興晉郡 | 大夏郡 | 安固郡 | 武始郡 | 武城郡 | 武陽郡 | 三河郡 | 西安郡秦州南安郡 | 隴西郡 | 天水郡 | 略陽郡 | 苑川郡 | 金城郡 | 東金城郡 | 廣寧郡 | 秦興郡 | 興國郡 | 武威郡 | 長城護軍益州漒川郡涼州西平郡 | 澆河郡沙州樂都郡 | 湟河郡夏司隸北地尹幽州不可考朔州不可考東秦州長城郡 | 中部郡涼州安定郡 | 新平郡 | 隴東郡 | 平涼郡 | 平原郡 | 趙興郡 | 安定護軍雍州京兆郡 | 扶風郡 | 咸陽郡 | 北地郡 | 撫夷護軍 | 安夷護軍 | 銅官護軍 | 土門護軍 | 三原護軍 | 宜君護軍豫州馮翊郡 | 馮翊護軍北秦州始平郡并州河東郡 | 河北郡荊州弘農郡 | 華山郡秦州天水郡 | 略陽郡後涼涼州武威郡 | 武興郡 | 番禾郡 | 金城郡 | 西平郡 | 晉興郡 | 廣武郡 | 湟河郡 | 西郡 | 張掖郡 | 西海郡 | 臨松郡 | 祁連郡 | 酒泉郡 | 建康郡 | 敦煌郡 | 晉昌郡 | 高昌郡 | 東張掖郡 | 樂都郡 | 澆河郡 | 三河郡 | 西安郡 | 西域都護 | 中田護軍秦州興晉郡南涼司隸武威郡 | 武興郡 | 番禾郡 | 昌松郡涼州樂都郡 | 西平郡 | 晉興郡 | 湟河郡 | 澆河郡 | 三河郡 | 廣武郡 | 湟川護軍 | 邯川護軍西涼涼州酒泉郡 | 敦煌郡 | 晉昌郡 | 涼興郡 | 建康郡 | 涼寧郡 | 新城郡 | 西海郡 | 高昌郡 | 會稽郡 | 廣夏郡 | 武威郡 | 武興郡 | 張掖郡 | 西域都護 | 敦煌護軍 | 騂馬護軍北涼涼州武威郡 | 武興郡 | 番禾郡 | 昌松郡 | 湟川郡 | 廣武郡 | 晉興郡 | 澆河郡 | 西平郡 | 樂都郡秦州張掖郡 | 西郡 | 臨松郡 | 祁連郡 | 西安郡 | 臨池郡 | 金山郡 | 中田護軍沙州酒泉郡 | 敦煌郡 | 晉昌郡 | 涼興郡 | 涼寧郡 | 新城郡 | 西海郡 | 高昌郡 | 西域都護 | 敦煌護軍 | 騂馬護軍注1:列出胡漢麟嘉二年(317年)、前趙光初十一年(328年)、後趙太寧元年(349年)、遼西國咸康三年(337年)、冉魏永興二年(351年)、成漢玉衡二十四年(334年)、譙蜀癸丑年(413年)、前涼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前燕建熙七年(366年)、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後燕建興十年(395年)、西燕中興八年(393年)、翟魏建光三年(390年)、南燕太上四年(408年)、北燕太平二年(410年)、後秦弘始七年(405年)、西秦永康八年(419年)、胡夏真興三年(421年)、後涼龍飛元年(396年)、南涼嘉平二年(409年)、西涼建初元年(405年)、北涼承玄三年(430年)各政權實領的州、郡、護軍。注2:僑州、僑郡者,於字下劃線表示。
閱論編北朝行政區劃北魏河南司州:20郡65縣:河南郡 | 中川郡 | 陽城郡 | 東郡 | 陳留郡 | 陽夏郡 | 河東郡 | 北鄉郡 | 正平郡 | 高涼郡 | 恆農郡 | 西恆農郡 | 澠池郡 | 河北郡 | 石城郡 | 宜陽郡 | 河內郡 | 邵郡 | 汲郡 | 黎陽郡 | 山陽郡 | 滎陽郡 | 潁川郡濟州:5郡15縣:濟北郡 | 東濟北郡 | 東平郡 | 平原郡 | 南清河郡洛州:5郡7縣:上洛郡 | 魏興郡 | 上庸郡 | 始平郡 | 萇和郡豫州:汝南郡 | 汝陽郡 | 汝陰郡 | 新蔡郡 | 陳郡 | 南頓郡 | 潁川郡 | 譙郡 | 梁郡東豫州:汝南郡 | 新蔡郡徐州:6郡21縣:彭城郡 | 南陽平郡 | 蕃郡 | 沛郡 | 蘭陵郡 | 北濟陰郡東徐州(南徐州):3郡8縣:下邳郡 | 東海郡 | 盱眙郡兗州:6郡31縣:泰山郡 | 魯郡 | 高平郡 | 任城郡 | 東平郡 | 東陽平郡齊州:6郡35縣:東魏郡 | 東平原郡 | 東清河郡 | 廣川郡 | 濟南郡 | 太原郡青州:7郡7縣:齊郡 | 北海郡 | 樂安郡 | 勃海郡 | 高陽郡 | 河間郡 | 樂陵郡南青州:東安郡 | 東莞郡 | 義塘郡光州:3郡14縣:東萊郡 | 長廣郡 | 東牟郡南兗州:陳留郡 | 梁郡 | 下蔡郡 | 譙郡 | 北梁郡 | 沛郡 | 馬頭郡 | 碭郡 | 臨渙郡西兗州:濟陰郡 | 濮陽郡北徐州:東泰山郡 | 琅邪郡 | 廣平郡 | 汲郡 | 頓丘郡 | 清河郡膠州:東武郡 | 高密郡 | 平昌郡荊州:8郡41縣:南陽郡 | 順陽郡 | 新野郡 | 東恆農郡 | 漢廣郡 | 襄城郡 | 北淯郡 | 恆農郡東荊州:江夏郡 | 真昌郡廣州:南陽郡 | 順陽郡 | 定陵郡 | 魯陽郡 | 汝南郡 | 漢廣郡 | 襄城郡南廣州:襄城郡 | 魯陽郡 | 高昌郡 | 南陽郡 | 襄城郡襄州:襄城郡 | 舞陰郡 | 期城郡 | 北南陽郡 | 建城郡南襄州:西淮安郡 | 襄城郡 | 北南陽郡郢州:安陽郡 | 汝南郡 | 城陽郡南郢州:北遂安郡 | 馮翊郡 | 江夏郡 | 香山郡 | 永安郡 | 新平郡 | 宕鄀郡 | 宜民郡 | 南遂安郡淅州:修陽郡 | 固郡 | 朱陽郡 | 南上洛郡 | 析陽郡代北恆州:8郡14縣:代郡 | 善無郡 | 涼城郡 | 繁峙郡 | 桑乾郡 | 高柳郡 | 靈丘郡 | 平齊郡雲州:盛樂郡 | 雲中郡 | 建安郡 | 真興郡朔州:大安郡 | 廣寧郡 | 神武郡 | 太平郡 | 附化郡燕州:昌平郡 | 上谷郡 | 廣寧郡 | 平原郡 | 東代郡 | 大寧郡蔚州:始昌郡 | 忠義郡顯州:定戎郡 | 建平郡河東并州:太原郡 | 上黨郡 | 鄉郡 | 樂平郡 | 襄垣郡肆州:新興郡(永安郡) | 秀容郡 | 雁門郡汾州:西河郡 | 吐京郡 | 五城郡 | 定陽郡晉州:平陽郡 | 北絳郡 | 永安郡 | 西河郡 | 冀氏郡 | 南絳郡 | 義寧郡建州:高都郡 | 長平郡 | 安平郡 | 泰寧郡南汾州:北吐京郡 | 西五城郡 | 南吐京郡 | 西定陽郡 | 定陽郡 | 北鄉郡 | 五城郡 | 中陽郡 | 龍門郡河北冀州:6郡31縣:長樂郡 | 勃海郡 | 武邑郡 | 清河郡 | 廣宗郡 | 安德郡定州:中山郡 | 真定郡 | 博陵郡 | 鉅鹿郡 | 北平郡幽州:燕郡 | 范陽郡 | 漁陽郡相州:魏郡 | 陽平郡 | 廣平郡 | 汲郡 | 頓丘郡 | 清河郡營州:昌黎郡 | 遼東郡 | 建德郡 | 樂良郡 | 營丘郡南營州:昌黎郡 | 遼東郡 | 建德郡安州:密雲郡 | 廣陽郡 | 安樂郡平州:遼西郡 | 北平郡瀛州:高陽郡 | 章武郡 | 河間郡滄州:浮陽郡 | 樂陵郡殷州:趙郡 | 鉅鹿郡 | 南趙郡 | 北廣平郡關西雍州:京兆郡 | 馮翊郡 | 扶風郡 | 咸陽郡 | 渭南郡 | 北地郡華州:武鄉郡 | 澄城郡 | 白水郡東雍州:華山郡北華州:中部郡 | 敷城郡涇州:安定郡 | 隴東郡 | 新平郡 | 趙平郡 | 平涼郡 | 平原郡豳州:西北地郡 | 趙興郡 | 襄樂郡岐州:平秦郡 | 武都郡 | 武功郡河州:金城郡 | 武始郡 | 洪和郡 | 臨洮郡渭州:隴西郡 | 南安陽郡 | 安陽郡 | 廣寧郡原州:高平郡 | 長城郡涼州:武安郡 | 臨松郡 | 建昌郡 | 番和郡 | 泉城郡 | 武興郡 | 武威郡 | 昌松郡 | 東涇郡 | 梁寧郡 | 廣武郡 | 魏安郡 | 西郡 | 東張掖郡夏州:化政郡 | 闡熙郡 | 金明郡 | 代名郡東夏州:偏城郡 | 朔方郡 | 定陽郡 | 上郡 | 樂川郡 | 撫寧郡 | 義川郡秦州:天水郡 | 略陽郡 | 漢陽郡]南秦州:天水郡 | 漢陽郡 | 武都郡 | 武階郡 | 修城郡 | 仇池郡南岐州:固道郡 | 廣化郡 | 廣業郡東益州:武興郡 | 仇池郡 | 槃頭郡 | 廣萇郡 | 廣業郡 | 梓潼郡 | 洛叢郡益州:東晉壽郡 | 西晉壽郡 | 新巴郡 | 南白水郡 | 宋熙郡梁州:晉昌郡 | 褒中郡 | 安康郡 | 漢中郡 | 華陽郡 | 豐寧郡 | 其章郡巴州:大谷郡 | 歸化郡 | 木門郡 | 遂寧郡 | 北水郡 | 義陽郡 | 哀戎郡東梁州:金城郡 | 安康郡 | 魏明郡東魏·北齊河北司州:9郡65縣:魏郡(清都郡) | 陽平郡 | 廣平郡 | 襄國郡 | 汲郡 | 東郡 | 濮陽郡 | 黎陽郡 | 清河郡義州:伍城郡懷州:河內郡 | 武德郡冀州:4郡21縣:長樂郡 | 勃海郡 | 安德郡 | 武邑郡定州:5郡24縣:中山郡 | 常山郡 | 鉅鹿郡 | 博陵郡 | 北平郡瀛州:高陽郡 | 章武郡 | 河間郡趙州(殷州):趙郡 | 南趙郡滄州:浮陽郡 | 樂陵郡幽州:燕郡 | 范陽郡 | 漁陽郡安州:密雲郡 | 廣陽郡 | 安樂郡南營州:昌黎郡 | 遼東郡 | 建德郡 | 樂良郡 | 營丘郡東燕州:平昌郡 | 上谷郡 | 廣寧郡北燕州:長寧郡 | 永豐郡營州:建德郡 | 冀陽郡平州:遼西郡 | 北平郡河東并州:太原郡 | 上黨郡 | 鄉郡 | 樂平郡戎州(南垣州、豐州)肆州(嵐州):雁門郡恆州:8郡14縣:代郡 | 高柳郡 | 善無郡 | 梁城郡 | 繁峙郡 | 北靈丘郡 | 靈丘郡朔州北靈州(武州)北蔚州北顯州(廓州)顯州燕州雲州蔚州寧州靈州西夏州南汾州西汾州南朔州:西河郡 | 定陽郡晉州:平陽郡 | 北絳郡 | 永安郡 | 北五城郡 | 定陽郡 | 敷城郡 | 五城郡 | 西河郡 | 義寧郡 | 臨汾郡建州:高都郡 | 安平郡東雍州:正平郡泰州河南洛州:5郡7縣:洛陽郡 | 河陰郡 | 中川郡 | 河南郡 | 陽城郡兗州:6郡31縣:高平郡 | 任城郡 | 泰山郡 | 魯郡 | 東平郡 | 東陽平郡青州:7郡7縣:齊郡 | 高陽郡 | 樂安郡 | 北海郡 | 勃海郡 | 河間郡 | 樂陵郡齊州:6郡35縣:東平原郡 | 濟南郡 | 東魏郡 | 東清河郡 | 廣川郡 | 太原郡鄭州(潁州):許昌郡 | 潁川郡 | 陽翟郡濟州:5郡15縣:濟北郡 | 平原郡 | 東平郡 | 南清河郡 | 東濟北郡光州:3郡14縣:東萊郡 | 長廣郡 | 東牟郡梁州:陽夏郡 | 陳留郡豫州:汝南郡 | 汝陽郡 | 汝陰郡 | 新蔡郡 | 陳郡 | 南頓郡 | 潁川郡 | 譙郡 | 梁郡 | 臨潁郡 | 廣寧郡 | 初安郡 | 文城郡 | 廣陵郡北豫州:廣武郡 | 成皋郡徐州:7郡24縣:彭城郡 | 南陽平郡 | 沛郡 | 蘭陵郡 | 永昌郡 | 北濟陰郡 | 碭郡西兗州:濟陰郡南兗州:7郡21縣:陳留郡 | 梁郡 | 下蔡郡 | 譙郡 | 北梁郡 | 沛郡 | 馬頭郡廣州:南陽郡 | 順陽郡 | 定陵郡 | 漢廣郡 | 襄城郡膠州:高密郡 | 平昌郡南青州:3郡9縣:東安郡 | 東莞郡 | 義塘郡北徐州:琅邪郡信州(揚州、北揚州):陳郡 | 汝陰郡 | 丹楊郡 | 淮陽郡東楚州:宿豫郡 | 高平郡 | 淮陽郡東徐州:下邳郡 | 武原郡 | 郯郡海州:東海郡 | 海安郡 | 沭陽郡 | 琅邪郡東豫州:6郡16縣:汝南郡 | 新蔡郡 | 弋陽郡 | 東新蔡郡 | 長陵郡 | 陽安郡義州潁州:汝陰郡 | 北陳留、潁川二郡 | 財丘、梁興二郡 | 西恆農、陳南二郡 | 東郡、汝南二郡 | 清河、南陽二郡 | 東恆農郡 | 新蔡、南陳留二郡 | 滎陽、北通二郡 | 汝南、太原二郡 | 新興郡譙州:南譙郡 | 龍亢郡 | 蘄城郡 | 蒙郡 | 潁川郡南徐州:1郡2縣:下邳郡荊州:8郡41縣:南陽郡 | 順陽郡 | 新野郡 | 東恆農郡 | 漢廣郡 | 襄城郡 | 北淯郡 | 恆農郡東荊州:1郡2縣:江夏郡北荊州:伊川郡 | 汝陰郡 | 新城郡陽州:宜陽郡 | 金門郡郢州(南司州):齊安郡 | 義陽郡 | 宋安郡 | 淮安郡西楚州(楚州):廣安郡 | 荊山郡 | 陰陵郡 | 濟陰郡 | 鍾離郡合州:汝陰郡 | 南梁郡 | 北陳郡 | 南譙郡 | 廬江郡霍州:北沛郡 | 岳安郡睢州:睢南郡潼州:夏丘郡 | 潼郡南定州:弋陽郡 | 建寧郡 | 陰平郡 | 定城郡永州(西楚州):新蔡郡 | 汝南郡西淮州:淮川郡譙州(南譙州):高塘郡 | 臨塗郡 | 南梁郡 | 新昌郡揚州:梁郡 | 淮南郡 | 北譙郡 | 陳留郡 | 北陳郡 | 邊城郡 | 光化郡 | 安豐郡淮州:盱眙郡 | 山陽郡 | 淮陰郡 | 陽平郡 | 東莞郡仁州:臨淮郡光州(南光州):光城郡 | 弋陽郡 | 宋安郡南朔州:新城郡 | 黃川郡南建州:高平郡 | 新蔡郡南郢州:齊安郡 | 東光城郡 | 新蔡郡沙州:建寧郡 | 齊安郡北江州:義陽郡 | 豐安郡 | 齊興郡 | 梁安郡湘州汴州:沛郡 | 臨淮郡財州襄州:南安郡洧州灊州北建州東廣州涇州秦州和州安豐州衡州滻州巴州湘州南司州義州羅州(雍州):永安郡 | 齊昌郡江州:龍安郡 | 高塘郡 | 晉熙郡 | 新蔡郡 | 樅陽郡陝州南豫州西魏·北周京兆地區雍州:京兆郡 | 馮翊郡 | 扶風郡 | 咸陽郡華州(東雍州):華山郡 | 延壽郡北雍州(宜州):通川郡 | 宜君郡 | 雲陽郡恆州:周南郡同州(華州):武鄉郡 | 澄城郡 | 白水郡岐州:岐山郡 | 武都郡燕州顯州朔州(翔州)雲州東秦州(隴州):隴東郡 | 安夷郡涇州:安定郡 | 安武郡 | 平涼郡豳州(寧州):趙興郡 | 西北地郡燕州顯州蔚州雲州南豳州:新平郡恆州北華州(敷州):中部郡 | 敷城郡中原地區陝州:崤郡 | 弘農郡 | 閿鄉郡中州:新安郡熊州(陽州):宜陽郡 | 同軌郡北荊州(和州):伊川郡 | 新城郡 | 石台郡廣州:魯陽郡 | 武山郡 | 襄邑郡 | 南襄城郡 | 期城郡 | 定陵郡 | 舞陰郡 | 襄城郡 | 漢廣郡 | 順陽郡 | 南陽郡澧州商州(洛州):上洛郡 | 邑陽郡 | 拒陽郡 | 慎政郡上州(南洛州):上津郡 | 甲郡東義州:義川郡 | 朱陽郡淅州:淅陽郡豐州:武當郡 | 齊興郡 | 安富郡荊州:新野郡 | 武關郡 | 南陽郡 | 順陽郡 | 南鄉郡 | 歷城郡蒙州:北淯郡 | 雉陽郡南廣州(淯州)淮州(東荊州):江夏郡 | 真昌郡殷州:城陽郡鴻州(西郢州)澧州鄭州潘州溱州淮州(純州):上川郡 | 漢廣郡 | 大義郡油州輔州(北應州)硤州(拓州):宜都郡 | 汶陽郡郢州:石城郡 | 漢東郡 | 滶川郡北新州復州:沔陽郡 | 竟陵郡沔州(江州):汊川郡 | 魯山郡亭州:資田郡江州:宜都郡施州:清江郡業州:軍屯郡襄州(雍州):襄陽郡 | 河南郡 | 長湖郡 | 武泉郡 | 南襄陽郡 | 德廣郡沮州昌州(南荊州):廣昌郡 | 安昌郡湖州(南襄州):升平郡 | 洞川郡 | 襄城郡昇州(南平州)洞州蔡州(南雍州):蔡陽郡 | 千金郡隨州(并州):隨郡 | 㵐西郡 | 崇業郡土州:齊郡 | 永川郡唐州(肆州):義陽郡 | 㵐川郡 | 溳水郡 | 遂安郡溳州均州(恆州)歸州(南郢州)款州(北郢州)順州(冀州):南陽郡 | 淮南郡鄖州(安州):安陸郡 | 城陽郡 | 曲陵郡岳州(楚州):岳山郡 | 澴岳郡澴州:董城郡憲州(南司州、司州)溫州(新州):梁寧郡 | 富水郡 | 宜民郡應州:上明郡 | 平靖郡衡州河東地區泰州(蒲州):河東郡 | 汾陰郡虞州:河北郡 | 安邑郡絳州(東雍州):高涼郡 | 龍門郡 | 正平郡 | 絳郡晉州勛州(南汾州)邵州:邵郡 | 王屋郡西北地區靈州:普樂郡 | 懷遠郡 | 臨河郡 | 歷城郡綏州:安寧郡 | 安政郡 | 綏德郡 | 撫寧郡銀州:中鄉郡 | 開光郡延州(東夏州):徧城郡 | 朔方郡 | 文安郡丹州(汾州):丹陽郡 | 樂川郡朔州:弘化郡原州:平高郡 | 長城郡會州夏州:弘化郡 | 金明郡南夏州(長州):大安郡 | 闡熙郡西安州(鹽州):大興郡秦州:天水郡 | 略陽郡 | 清水郡 | 漢陽郡 | 河陽郡渭州:隴西郡 | 南安郡 | 渭源郡北秦州(交州):安陽郡河州:枹罕郡 | 金城郡 | 武始郡廓州:澆河郡 | 達化郡鄯州:樂都郡 | 湟河郡涼州:武威郡 | 番和郡 | 廣武郡 | 泉城郡甘州(西涼州):張掖郡 | 建康郡瓜州:敦煌郡 | 酒泉郡 | 常樂郡 | 永興郡成州(南秦州):仇池郡 | 長道郡洮州:洮陽郡 | 博陵郡疊州:西疆郡弘州:開遠郡 | 河濱郡旭州:通義郡 | 廣恩郡岷州:同和郡 | 洮城郡宕州(宕昌國):宕昌郡 | 甘松郡武州:武都郡 | 武階郡文州:盧北郡 | 陰平郡鄧州(鄧至):鄧寧郡 | 昌寧郡 | 封統郡扶州:龍涸郡芳州:深泉郡 | 恆香郡西南地區梁州:漢中郡 | 褒中郡 | 華陽郡 | 儻城郡洋州:洋川郡 | 洋中郡 | 豐寧郡東巴州(集州):平桑郡 | 其章郡 | 安寧郡 | 敬水郡 | 平南郡東梁州(金州):魏興郡 | 吉安郡洵州:洵陽郡北梁州(靜州)東梁州(直州):安康郡 | 金城郡 | 寧都郡 | 忠誠郡遷州:光遷郡綏州羅州:上庸郡巴州:大谷郡 | 歸化郡 | 木門郡 | 遂寧郡 | 義陽郡 | 哀戎郡蓬州:伏虞郡 | 隆城郡 | 義安郡通州(萬州):開巴郡 | 新寧郡 | 寧巴郡 | 壽陽郡 | 巴中郡 | 東關郡 | 三岡郡 | 臨清郡 | 三巴郡萬州:萬榮郡遷州石州并州:永昌郡開州:周安郡 | 萬世郡渠州:流江郡 | 境陽郡鄰州:鄰山郡容州:容山郡鳳州:兩當郡 | 廣化郡康州:廣業郡東益州(興州):順政郡 | 洛叢郡西益州(利州):晉壽郡 | 新巴郡 | 宋熙郡華州沙州:平興郡龍州:江油郡 | 馬盤郡 | 建陽郡 | 靜龍郡汶州(繩州):北部郡 | 汶山郡翼州:翼針郡 | 清江郡覃州:廣年郡 | 左封郡始州(安州):普安郡 | 黃原郡 | 安都郡潼州:巴西郡 | 萬安郡 | 安城郡 | 潼川郡新州:昌城郡 | 玄武郡 | 高渠郡 | 鹽亭郡 | 湧泉郡隆州:盤龍郡 | 南宕渠郡 | 金遷郡 | 白馬郡遂州:石山郡 | 懷化郡合州:墊江郡 | 清居郡楚州(巴州):巴郡 | 七門郡 | 涪陵郡信州:永安郡 | 巴東郡 | 建平郡 | 秭歸郡臨州:臨江郡向州南州:萬川郡 | 懷德郡庸州益州:蜀郡 | 犍為郡 | 九隴郡 | 安固郡 | 廣漢郡 | 晉熙郡 | 金淵郡 | 武康郡東益州:九隴郡邛州:蒲陽郡 | 臨邛郡 | 蒲原郡 | 蒙山郡黎州:沈黎郡眉州(青州):齊通郡 | 青神郡陵州:懷仁郡 | 和仁郡 | 隆山郡嘉州(青州):平羌郡江州資州:資陽郡 | 資中郡普州:普慈郡 | 安居郡瀘州:江陽郡 | 洛源郡戎州:六同郡 | 沈犀郡南寧州恭州西寧州(嚴州):越巂郡 | 亮善郡 | 宣化郡 | 白沙郡 | 邛部郡 | 平樂郡黔州(奉州)費州麓州(寧州)岩州(義州)北齊故地洛州:洛陽郡 | 河南郡 | 陽城郡滎州:廣武郡 | 成皋郡汴州(梁州):陳留郡 | 陽夏郡 | 東郡亳州(南兗州):陳留郡 | 梁郡譙州:譙郡 | 蒙郡 | 龍亢郡 | 蘄城郡 | 潁川郡曹州(西兗州):濟陰郡許州(鄭州):潁川郡 | 許昌郡 | 陽翟郡 | 南襄城郡 | 期城郡 | 定陵郡 | 舞陰郡 | 襄城郡 | 漢廣郡 | 順陽郡 | 南陽郡汝州襄州舒州(豫州):汝南郡 | 臨潁郡 | 汝陽郡 | 廣寧郡 | 初安郡 | 文城郡永州:城陽郡息州(東豫州):廣陵郡 | 汝南郡 | 新蔡郡 | 建安郡 | 梁安郡威州洧州灊州陳州(信州):陳郡 | 丹陽郡 | 淮陽郡 | 項城郡潁州:潁川郡 | 陳留郡 | 汝陰郡杞州魯州:高平郡 | 濮陽郡濟州:濟北郡 | 平原郡 | 肥城郡魏州:昌樂郡屯州:陽平郡 | 武陽郡滄州:浮陽郡 | 樂陵郡冀州:長樂郡 | 渤海郡 | 安德郡貝州:清河郡 | 廣宗郡相州(司州):魏郡 | 成安郡 | 林慮郡衛州(義州):汲郡 | 修武郡黎州:黎陽郡懷州:|河內郡 | 武德郡西懷州(懷州)建州:高平郡 | 安平郡潞州:上黨郡 | 鄉郡韓州豐州:上黨郡 | 建寧郡 | 陰平郡 | 定城郡南汾州:定陽郡 | 五城郡 | 中陽郡晉州:平陽郡 | 北絳郡 | 永安郡 | 定陽郡 | 西河郡 | 義寧郡 | 臨汾郡汾州:龍泉郡 | 吐京郡 | 臨河郡汾州(介州):西河郡 | 介休郡蔚州石州(西汾州):離石郡 | 窟胡郡 | 定胡郡 | 烏突郡肆州:雁門郡北顯州蔚州:靈丘郡朔州(北朔州):廣安郡 | 長寧郡北恆州并州:太原郡 | 樂平郡洺州:廣平郡 | 襄國郡 | 南和郡趙州:趙郡恆州:常山郡 | 蒲吾郡定州:中山郡 | 鉅鹿郡 | 博陵郡瀛州:高陽郡 | 章武郡 | 河間郡幽州:燕郡 | 范陽郡 | 漁陽郡東燕州燕州(北燕州)南營州平州玄州:安樂郡青州:齊郡 | 高陽郡 | 樂安郡齊州:濟南郡 | 東平原郡光州:東萊郡 | 長廣郡膠州:高密郡 | 平昌郡徐州:彭城郡 | 永昌郡 | 蘭陵郡仁州:谷陽郡睢州:睢南郡兗州:東平郡 | 高平郡 | 任城郡沂州:琅邪郡莒州(南青州):東安郡 | 義塘郡海州:朐山郡 | 東海郡 | 武陵郡 | 沭陽郡 | 海安郡泗州(安州、東楚州):宿豫郡 | 高平郡 | 淮陽郡宋州(潼州):夏丘郡 | 潼郡邳州:下邳郡 | 武原郡 | 郯郡吳州:廣陵、江陽二郡 | 海陵郡 | 山陽郡 | 鹽城郡 | 神農郡 | 盱眙郡淮州:東平郡 | 陽平郡 | 東莞郡南譙州:新昌郡 | 北譙郡 | 南梁郡方州:六合郡 | 石梁郡西楚州:鍾離郡 | 廣安郡 | 濟陰郡 | 荊山郡揚州:淮南郡 | 梁郡 | 北譙郡 | 汝陰郡 | 陳留郡 | 北陳郡南光州:光城郡 | 弋陽郡 | 宋安郡 | 豐安郡南郢州:光城郡 | 淮南郡 | 邊城郡 | 齊安郡 | 新蔡郡南建州:義城郡 | 平高郡 | 新蔡郡 | 新城郡澮州:新蔡郡 | 邊城郡 | 光化郡蘄州:永安郡 | 齊昌郡義州:義城郡霍州:岳安郡 | 安豐郡 | 北沛郡合州:汝陰郡 | 廬江郡 | 樅陽郡晉州:晉熙郡 | 高塘郡 | 新蔡郡和州:歷陽郡衡州:齊安郡弋州(巴州):西陽郡 | 弋陽郡 | 邊城郡黃州(司州):安昌郡 | 漢陽郡 | 義陽郡北江州:義陽郡 | 梁安郡 | 永安郡亭州(南定州):弋陽郡 | 建寧郡 | 陰平郡 | 定城郡申州(郢州):義陽郡 | 宋安郡 | 齊安郡 | 淮安郡
閱論編隋朝行政區劃606年(大業二年)以前(州制)雍州地區雍州 | 同州 | 岐州 | 涇州 | 寧州 | 敷州 | 綏州 | 延州 | 慶州 | 原州 | 夏州 | 鹽州 | 靈州 | 勝州 | 豐州 | 秦州 | 渭州 | 蘭州 | 河州 | 廓州 | 鄯州 | 涼州 | 甘州 | 瓜州梁州地區梁州 | 金州 | 遷州 | 巴州 | 通州 | 渠州 | 成州 | 洮州 | 宕州 | 武州 | 扶州 | 鳳州 | 興州 | 利州 | 龍州 | 會州 | 始州 | 綿州 | 梓州 | 隆州 | 遂州 | 合州 | 渝州 | 信州 | 益州 | 雅州 | 眉州 | 陵州 | 資州 | 瀘州 | 戎州 | 西寧州 | 牂州 | 黔州豫州地區豫州 | 鄭州 | 宋州 | 亳州 | 曹州 | 汝州 | 許州 | 蔡州 | 陳州 | 潁州 | 商州 | 虢州 | 淅州 | 鄧州 | 淯州 | 顯州兗州地區兗州 | 鄆州 | 濟州 | 魏州 | 滄州 | 德州冀州地區冀州 | 貝州 | 相州 | 衛州 | 懷州 | 澤州 | 潞州 | 蒲州 | 絳州 | 晉州 | 汾州 | 南汾州 | 隰州 | 介州 | 石州 | 肆州 | 朔州 | 雲州 | 并州 | 邢州 | 洺州 | 趙州 | 恆州 | 定州 | 瀛州 | 幽州 | 易州 | 玄州 | 平州 | 營州青州地區青州 | 齊州 | 萊州 | 膠州徐州地區徐州 | 魯州 | 沂州 | 海州 | 泗州揚州地區蘇州 | 西楚州 | 揚州 | 光州 | 蘄州 | 廬州 | 熙州 | 和州 | 南豫州 | 常州 | 東揚州 | 杭州 | 歙州 | 婺州 | 處州 | 閩州 | 睦州 | 饒州 | 撫州 | 吉州 | 虔州 | 袁州 | 洪州 | 廣州 | 循州 | 潮州 | 高州 | 端州 | 瀧州 | 成州 | 桂州 | 藤州 | 南定州 | 越州 | 崖州 | 安州 | 交州 | 愛州 | 德州 | 蕩州 | 農州 | 衝州 | 宜州荊州地區荊州 | 硤州 | 郢州 | 復州 | 辰州 | 武州 | 亭州 | 襄州 | 昌州 | 隋州 | 安州 | 衡州 | 申州 | 江州 | 澧州 | 巴州 | 湘州 | 郴州 | 永州 | 連州607年(大業三年)以後(郡制)雍州地區京兆郡 | 馮翊郡 | 扶風郡 | 安定郡 | 北地郡 | 上郡 | 雕陰郡 | 延安郡 | 弘化郡 | 平涼郡 | 朔方郡 | 鹽川郡 | 靈武郡 | 榆林郡 | 五原郡 | 天水郡 | 隴西郡 | 金城郡 | 枹罕郡 | 澆河郡 | 西平郡 | 武威郡 | 張掖郡 | 敦煌郡 | 鄯善郡 | 且末郡 | 河源郡 | 伊吾郡梁州地區漢川郡 | 西城郡 | 房陵郡 | 清化郡 | 通川郡 | 宕渠郡 | 漢陽郡 | 臨洮郡 | 宕昌郡 | 武都郡 | 同昌郡 | 河池郡 | 順政郡 | 義城郡 | 平武郡 | 汶山郡 | 普安郡 | 金山郡 | 新城郡 | 巴西郡 | 遂寧郡 | 涪陵郡 | 巴郡 | 巴東郡 | 蜀郡 | 臨邛郡 | 眉山郡 | 隆山郡 | 資陽郡 | 瀘川郡 | 犍為郡 | 越巂郡 | 牂柯郡 | 黔安郡 | 明陽郡豫州地區河南郡 | 滎陽郡 | 梁郡 | 譙郡 | 濟陰郡 | 襄城郡 | 潁川郡 | 汝南郡 | 淮陽郡 | 汝陰郡 | 上洛郡 | 弘農郡 | 淅陽郡 | 南陽郡 | 淯陽郡 | 淮安郡兗州地區東郡 | 東平郡 | 濟北郡 | 武陽郡 | 渤海郡 | 平原郡冀州地區信都郡 | 清河郡 | 魏郡 | 汲郡 | 河內郡 | 長平郡 | 上黨郡 | 河東郡 | 絳郡 | 臨汾郡 | 龍泉郡 | 文城郡 | 西河郡 | 離石郡 | 雁門郡 | 馬邑郡 | 定襄郡 | 樓煩郡 | 太原郡 | 襄國郡 | 武安郡 | 趙郡 | 恆山郡 | 博陵郡 | 河間郡 | 涿郡 | 上谷郡 | 漁陽郡 | 北平郡 | 安樂郡 | 柳城郡 | 遼西郡 | 襄平郡 | 遼東郡青州地區北海郡 | 齊郡 | 東萊郡 | 高密郡徐州地區彭城郡 | 魯郡 | 琅邪郡 | 東海郡 | 下邳郡揚州地區江都郡 | 鍾離郡 | 淮南郡 | 弋陽郡 | 蘄春郡 | 廬江郡 | 同安郡 | 歷陽郡 | 丹楊郡 | 宣城郡 | 毗陵郡 | 吳郡 | 會稽郡 | 餘杭郡 | 新安郡 | 東陽郡 | 永嘉郡 | 建安郡 | 遂安郡 | 鄱陽郡 | 臨川郡 | 廬陵郡 | 南康郡 | 宜春郡 | 豫章郡 | 南海郡 | 龍川郡 | 義安郡 | 高涼郡 | 信安郡 | 永熙郡 | 蒼梧郡 | 始安郡 | 永平郡 | 鬱林郡 | 合浦郡 | 珠崖郡 | 儋耳郡 | 寧越郡 | 交趾郡 | 九真郡 | 日南郡 | 比景郡 | 海陰郡 | 林邑郡荊州地區南郡 | 夷陵郡 | 竟陵郡 | 沔陽郡 | 沅陵郡 | 武陵郡 | 清江郡 | 襄陽郡 | 舂陵郡 | 漢東郡 | 安陸郡 | 永安郡 | 義陽郡 | 九江郡 | 澧陽郡 | 巴陵郡 | 長沙郡 | 衡山郡 | 桂陽郡 | 零陵郡 | 熙平郡
閱論編唐朝行政區劃(開元二十八年,740年)都城:京兆府長安京畿道關內道京兆府 | 華州 | 同州 | 坊州 | 丹州 | 岐州 | 邠州 | 涇州 | 隴州 | 寧州 | 原州 | 慶州 | 鄜州 | 延州 | 綏州 | 銀州 | 夏州 | 靈州 | 鹽州 | 豐州 | 會州 | 宥州 | 勝州 | 安北大都護府都畿道河南道河南府 | 鄭州 | 陝州 | 汝州 | 懷州 | 許州 | 汴州 | 豫州 | 陳州 | 亳州 | 潁州 | 宋州 | 曹州 | 濮州 | 鄆州 | 泗州 | 海州 | 兗州 | 徐州 | 沂州 | 密州 | 齊州 | 青州 | 淄州 | 萊州 | 登州 | 濟州 | 滑州河東道蒲州 | 虢州 | 絳州 | 晉州 | 汾州 | 慈州 | 潞州 | 澤州 | 沁州 | 儀州 | 太原府 | 代州 | 蔚州 | 忻州 | 嵐州 | 石州 | 朔州 | 雲州 | 隰州 | 單于都護府河北道衛州 | 相州 | 魏州 | 洺州 | 邢州 | 貝州 | 博州 | 德州 | 棣州 | 滄州 | 冀州 | 趙州 | 深州 | 恆州 | 定州 | 瀛州 | 莫州 | 易州 | 幽州 | 燕州 | 順州 | 歸順州 | 薊州 | 檀州 | 媯州 | 平州 | 營州 | 安東都護府山南西道梁州 | 鳳州 | 興州 | 利州 | 通州 | 洋州 | 合州 | 集州 | 巴州 | 蓬州 | 壁州 | 開州 | 渠州 | 渝州 | 閬州 | 涪州 | 果州山南東道鄧州 | 商州 | 金州 | 唐州 | 均州 | 房州 | 襄州 | 隋州 | 郢州 | 復州 | 荊州 | 峽州 | 歸州 | 夔州 | 萬州 | 忠州淮南道揚州 | 楚州 | 滁州 | 和州 | 濠州 | 壽州 | 光州 | 蘄州 | 申州 | 黃州 | 安州 | 舒州 | 廬州 | 沔州江南東道蘇州 | 常州 | 潤州 | 湖州 | 杭州 | 越州 | 明州 | 台州 | 婺州 | 衢州 | 睦州 | 歙州 | 括州 | 溫州 | 福州 | 建州 | 泉州 | 漳州 | 汀州江南西道洪州 | 江州 | 宣州 | 饒州 | 撫州 | 袁州 | 吉州 | 虔州 | 鄂州 | 岳州 | 澧州 | 潭州 | 衡州 | 永州 | 道州 | 郴州 | 邵州 | 朗州 | 連州隴右道秦州 | 成州 | 武州 | 渭州 | 岷州 | 宕州 | 疊州 | 洮州 | 蘭州 | 河州 | 鄯州 | 廓州河西道涼州 | 甘州 | 肅州 | 瓜州 | 沙州 | 伊州 | 西州 | 庭州 | 安西(大)都護府 | 北庭(大)都護府劍南道扶州 | 文州 | 松州 | 龍州 | 劍州 | 綿州 | 茂州 | 翼州 | 悉州 | 當州 | 靜州 | 柘州 | 恭州 | 奉州 | 維州 | 彭州 | 漢州 | 益州 | 蜀州 | 簡州 | 梓州 | 遂州 | 普州 | 資州 | 榮州 | 陵州 | 眉州 | 邛州 | 雅州 | 黎州 | 嘉州 | 戎州 | 瀘州 | 巂州 | 南寧州 | 姚州黔中道黔州 | 施州 | 思州 | 溪州 | 辰州 | 錦州 | 巫州 | 業州 | 充州 | 費州 | 夷州 | 珍州 | 溱州 | 南州 | 播州 | 應州 | 矩州嶺南道廣州 | 潮州 | 循州 | 韶州 | 端州 | 岡州 | 新州 | 恩州 | 春州 | 勤州 | 瀧州 | 康州 | 封州 | 高州 | 竇州 | 辯州 | 潘州 | 羅州 | 雷州 | 崖州 | 儋州 | 萬安州 | 振州 | 白州 | 山州 | 廉州 | 欽州 | 陸州 | 桂州 | 蒙州 | 昭州 | 富州 | 梧州 | 賀州 | 藤州 | 義州 | 容州 | 禺州 | 牢州 | 黨州 | 平琴州 | 鬰林州 | 貴州 | 綉州 | 龔州 | 潯州 | 象州 | 柳州 | 融州 | 環州 | 宜州 | 芝州 | 澄州 | 嚴州 | 賓州 | 橫州 | 淳州 | 邕州 | 田州 | 籠州 | 瀼州 | 湯州 | 武峨州 | 武安州 | 長州 | 峰州 | 福祿州 | 交州 | 愛州 | 驩州 | 安南都護府註:加粗為道治所 另見:貞觀十道、開元十五道、藩鎮節度使
閱論編五代行政區劃後梁留守東都留守(開封府、崇德軍、宋州、亳州、輝州) | 西都留守(河南府、汝州)節度使宣武軍節度使(宋州、亳州、輝州、潁州) | 宣義軍節度使(滑州、鄭州、濮州) | 天平軍節度使(鄆州、曹州、齊州、棣州) | 泰寧軍節度使(兗州、沂州、密州) | 平盧軍節度使(青州、登州、萊州、淄州) | 武寧軍節度使(徐州、宿州) | 忠武軍節度使→匡國軍節度使(許州、陳州、蔡州) | 保義軍節度使→鎮國軍節度使(陝州、虢州) | 河陽節度使(孟州、懷州、澤州) | 佑國軍節度使→永平軍節度使(京兆府→大安府) | 匡國軍節度使→忠武軍節度使(同州、華州) | 感化軍節度使(華州、商州) | 保大軍節度使(鄜州、坊州、翟州→禧州) | 保塞軍節度使→忠義軍節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節度使(靈州、威州、雄州、警州、鹽州) | 義勝軍節度使→靜勝軍節度使(耀州→崇州、鼎州→裕州) | 靜難軍節度使(邠州、寧州、慶州、衍州) | 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府、晉州、絳州) | 定昌軍節度使(晉州、絳州) | 匡義軍節度使(潞州、澤州) | 荊南節度使(江陵府、歸州、峽州、復州) | 山南東道節度使(襄州、均州、房州、鄧州、泌州、隨州、郢州、復州) | 宣化軍節度使(鄧州、泌州、隨州、郢州) | 宣威軍節度使(安州、申州) | 天雄軍節度使(魏州、博州、貝州、相州、澶州、衛州) | 昭德軍節度使(相州、澶州、衛州) | 保義軍節度使(邢州、洺州、惠州) | 武順軍節度使(鎮州、冀州、深州、趙州) | 義武軍節度使(定州、易州、祁州) | 義昌軍節度使(滄州、德州、景州)後唐留守洛京留守→東都留守(河南府、汝州) | 永平軍節度使→西都留守(大安府→京兆府、金州) | 河東節度使→西京留守→北都留守→北京留守(太原府、忻州、嵐州、憲州、石州、汾州、儀州→遼州、沁州、代州、蔚州、府州、慈州、隰州、雲州、應州、朔州)直屬京州鄭州 | 耀州 | 鳳州 | 夔州 | 忠州 | 萬州 | 雲安監節度使東都留守→宣武軍節度使(開封府→汴州、曹州) | 宣武軍節度使→歸德軍節度使(宋州、亳州、輝州→單州、潁州) | 宣義軍節度使→義成軍節度使(滑州、濮州) | 天平軍節度使(鄆州、齊州、棣州、曹州) | 泰寧軍節度使(兗州、沂州、密州) | 平盧軍節度使(青州、登州、萊州、淄州) | 武寧軍節度使(徐州、宿州) | 匡國軍節度使→忠武軍節度使(許州、陳州、蔡州) | 鎮國軍節度使→保義軍節度使(陝州、虢州) | 河陽節度使(孟州、懷州) | 靜勝軍節度使→順義軍節度使(崇州→耀州、裕州) | 忠武軍節度使→匡國軍節度使(同州) | 感化軍節度使→鎮國軍節度使(華州、商州) | 靜難軍節度使(邠州、寧州、慶州、衍州) | 保大軍節度使(鄜州、坊州) | 忠義軍節度使→彰武軍節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節度使(靈州、威州、雄州、警州、鹽州) | 山南東道節度使(襄州、均州、房州、復州) | 宣化軍節度使→威勝軍節度使(鄧州、泌州→唐州、隨州、郢州) | 宣威軍節度使→安遠軍節度使(安州、申州) | 昭義節度使→安義軍節度使→昭義節度使(潞州、澤州) | 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府、絳州) | 建寧軍節度使→建雄軍節度使(晉州、慈州、隰州、絳州) | 大同軍節度使(雲州、蔚州、應州、朔州) | 彰國軍節度使(應州、寰州) | 振武軍節度使(朔州、麟州、勝州、安北都護府、振武軍) | 天德軍節度使(豐州、天德軍、中受降城、西受降城) | 天雄軍節度使→東京留守→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魏州→興唐府、博州、貝州、相州、澶州、衛州) | 安國軍節度使(邢州、洺州、磁州) | 成德軍節度使→北都留守→成德軍節度使(鎮州、冀州、深州、趙州) | 義武軍節度使(定州、易州、祁州) | 橫海軍節度使(滄州、德州、景州) | 盧龍軍節度使(幽州、薊州、涿州、檀州、順州、瀛州、莫州、泰州、平州、營州、新州、媯州、儒州、武州) | 威塞軍節度使(新州、媯州、儒州、武州→毅州→武州) | 鳳翔節度使(鳳翔府、隴州、義州、乾州) | 彰義軍節度使(涇州、行原州→原州、行渭州、行武州) | 劍南西川節度使(成都府、漢州、彭州、蜀州、眉州、嘉州、陵州、榮州、資州、戎州、簡州、維州、茂州、雅州、邛州、黎州) | 劍南東川節度使(梓州、綿州、普州、劍州、龍州、閬州、果州) | 武信軍節度使(遂州、合州、渝州、瀘州、昌州、果州、徵州) | 寧江軍節度使(夔州、忠州、萬州、施州、歸州) | 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府、渠州、開州、巴州、集州、通州、鳳州、興州、文州) | 昭武軍節度使(利州、巴州、集州、通州、閬州、果州、徵州) | 保寧軍節度使(閬州、果州、渠州、開州、蓬州) | 武定軍節度使(洋州、壁州、蓬州) | 武興軍節度使(鳳州、文州、興州、扶州) | 雄武軍節度使(秦州、階州、成州) | 武泰軍節度使(黔州、涪州、施州)後晉留守宣武軍節度使→東都留守(汴州→開封府、曹州) | 東都留守→西京留守(河南府、汝州) | 北京留守(太原府、忻州、嵐州、憲州、石州、汾州、遼州、沁州、代州、蔚州、府州)直屬京州鄭州 | 耀州 | 青州 | 登州 | 萊州 | 淄州 | 襄州 | 復州 | 安州 | 鳳州節度使歸德軍節度使(宋州、亳州、單州、潁州) | 義成軍節度使(滑州、濮州、衛州) | 天平軍節度使(鄆州、齊州、棣州、曹州) | 威信軍節度使(曹州) | 泰寧軍節度使(兗州、沂州、密州) | 平盧軍節度使(青州、登州、萊州、淄州) | 武寧軍節度使(徐州、宿州) | 忠武軍節度使(許州、陳州、蔡州、申州) | 鎮安軍節度使(陳州) | 保義軍節度使(陝州、虢州) | 河陽節度使(孟州、懷州) | 西京留守→晉昌軍節度使(京兆府、金州) | 懷德軍節度使(金州) | 匡國軍節度使(同州) | 鎮國軍節度使(華州、商州) | 靜難軍節度使(邠州、寧州、慶州、衍州) | 保大軍節度使(鄜州、坊州) | 彰武軍節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節度使(靈州、威州、鹽州、雄州、警州) | 山南東道節度使(襄州、均州、房州、復州) | 威勝軍節度使(鄧州、唐州、隨州、郢州、均州、房州) | 安遠軍節度使(安州、申州) | 昭義節度使(潞州、澤州、遼州、沁州) | 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府、絳州) | 建雄軍節度使(晉州、慈州、隰州 | 大同軍節度使(雲州) | 彰國軍節度使(應州、寰州) | 振武軍節度使(朔州、麟州、勝州) | 天雄軍節度使→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興唐府→廣晉府、博州、貝州、相州、澶州、衛州) | 永清軍節度使(貝州、博州、冀州) | 彰德軍節度使(相州、澶州、衛州) | 鎮寧軍節度使(澶州、濮州) | 安國軍節度使(邢州、洺州、磁州) | 成德軍節度使(鎮州→恆州、冀州、深州、趙州) | 義武軍節度使(定州、易州、祁州) | 橫海軍節度使(滄州、德州、景州) | 盧龍軍節度使(幽州、薊州、涿州、檀州、順州、瀛州、莫州) | 威塞軍節度使(新州、媯州、儒州、武州) | 鳳翔節度使(鳳翔府、隴州、義州、乾州) | 彰義軍節度使(涇州、原州、行渭州→渭州、行武州) | 雄武軍節度使(秦州、階州、成州)後漢留守東京留守(開封府) | 西京留守(河南府、汝州) | 北京留守(太原府、忻州、嵐州、憲州、石州、汾州、遼州、沁州、代州)直屬京州鄭州 | 耀州 | 府州 | 勝州節度使歸德軍節度使(宋州、亳州、單州、潁州) | 義成軍節度使(滑州、衛州) | 天平軍節度使(鄆州、齊州、棣州、曹州、贍國軍) | 威信軍節度使(曹州) | 泰寧軍節度使(兗州、沂州、密州) | 平盧軍節度使(青州、登州、萊州、淄州) | 武寧軍節度使(徐州、宿州) | 忠武軍節度使(許州、陳州、蔡州) | 鎮安軍節度使(陳州) | 保義軍節度使(陝州、虢州) | 河陽節度使(孟州、懷州) | 晉昌軍節度使→永興軍節度使(京兆府、金州、商州) | 匡國軍節度使(同州) | 鎮國軍節度使(華州、商州) | 靜難軍節度使(邠州、寧州、慶州、衍州) | 保大軍節度使(鄜州、坊州) | 彰武軍節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節度使(靈州、威州、鹽州) | 山南東道節度使(襄州、均州、房州、復州) | 威勝軍節度使(鄧州、唐州、隨州、郢州) | 安遠軍節度使(安州、申州) | 永安軍節度使(府州、勝州) | 昭義節度使(潞州、澤州) | 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府、絳州、解州) | 建雄軍節度使(晉州、慈州、隰州) | 天雄軍節度使(廣晉府→大名府) | 永清軍節度使(貝州、博州、冀州) | 彰德軍節度使(相州) | 鎮寧軍節度使(澶州、濮州) | 安國軍節度使(邢州、洺州、磁州) | 成德軍節度使(鎮州、深州、趙州) | 義武軍節度使(定州、易州、祁州、泰州) | 橫海軍節度使(滄州、德州、景州) | 鳳翔節度使(鳳翔府、隴州、義州、乾州) | 彰義軍節度使(涇州、原州、渭州、行武州)後周留守東京留守(開封府) | 西京留守(河南府、汝州) | 北京留守(太原府、忻州、嵐州、憲州、石州、汾州、遼州、沁州、代州)直屬京州鄭州 | 濱州 | 兗州 | 沂州 | 密州 | 耀州 | 同州 | 華州 | 安州 | 申州 | 蘄州 | 黃州 | 漢陽軍 | 府州 | 勝州 | 莫州 | 雄州 | 霸州節度使歸德軍節度使(宋州、亳州、單州、潁州) | 義成軍節度使(滑州、衛州) | 天平軍節度使(鄆州、齊州、棣州、贍國軍、曹州) | 彰信軍節度使(曹州、單州) | 泰寧軍節度使(兗州、沂州、密州) | 平盧軍節度使(青州、登州、萊州、淄州) | 武寧軍節度使(徐州、宿州) | 忠武軍節度使(許州、陳州、蔡州) | 鎮安軍節度使(陳州、潁州) | 保義軍節度使(陝州、虢州) | 河陽節度使(孟州、懷州) | 永興軍節度使(京兆府、金州)、商州) | 匡國軍節度使(同州) | 鎮國軍節度使(華州) | 靜難軍節度使(邠州、寧州、慶州、衍州) | 保大軍節度使(鄜州、坊州) | 彰武軍節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節度使(靈州、威州→環州→通遠軍、鹽州) | 山南東道節度使(襄州、均州、房州、復州) | 威勝軍節度使→武勝軍節度使(鄧州、唐州、隨州、郢州) | 安遠軍節度使(安州、申州) | 永安軍節度使(府州、勝州、麟州) | 昭義節度使(潞州、澤州、遼州) | 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府、絳州、解州) | 建雄軍節度使(晉州、慈州、隰州 | 靜塞軍節度使(代州) | 寧化軍節度使(汾州、石州、沁州) | 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大名府、貝州、博州) | 永清軍節度使(貝州、博州、冀州) | 彰德軍節度使(相州) | 鎮寧軍節度使(澶州、濮州) | 安國軍節度使(邢州、洺州、磁州) | 成德軍節度使(鎮州、深州、趙州、冀州) | 義武軍節度使(定州、易州、祁州、泰州) | 橫海軍節度使(滄州、德州、景州) | 鳳翔節度使(鳳翔府、隴州、義州、乾州) | 彰義軍節度使(涇州、原州、渭州、行武州→武州) | 雄武軍節度使(秦州、階州、成州、鳳州) | 淮南節度使(揚州、和州、楚州、泗州、濠州、海州、泰州、通州、建武軍→天長軍) | 忠正軍節度使(壽州、光州) | 保信軍節度使(廬州、滁州、舒州)注釋注1:列出後梁龍德三年(923年)、後唐清泰三年(936年)、後晉天福十一年(946年)、後漢乾祐三年(950年)、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